时代财经APP
时代财经APP

立即扫码下载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微信

立即扫码关注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APP

企业第一财经读本

时代财经APP

上市周年考,小米“神话”缩水

作者:罗燕珊 史成超 吴健伟 2019-07-09 12:34

在小米真正成为一家“互联网公司”之前,投资者需要更多看得见的信心。

750.png

图片来源:小米官网


“要让在上市首日买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这是小米掌门人雷军在一年前的上市庆功宴上放出的豪言,但如今似乎一切都成为了空谈。

去年7月9日,小米在香港挂牌上市,十天后,它的股价冲高至22.2港元/股,那也成为了小米在资本市场最高光的时刻。自此之后长达一年的时间,小米都处于“跌跌不休”的状态。

面对股价和市值的几近腰斩,小米不是没有想过自救。密集的组织架构调整、频繁的股票回购都暴露出这家企业的焦虑和改革的决心,而遭遇资本“滑铁卢”的小米显然还称不上是雷军口中的“互联网公司”。

造富神话缩水

7月9日是小米上市一周年的节点,但资本市场并没有给出一个“好彩头”,其股价开盘下挫,到9点49分,已跌至9.27港元/股,市值为2307亿港元。

股价下跌已经成为小米过去一年的常态,一个月前的6月3日,小米股价首次跌破9港元/股,创下历史新低。面对几近腰斩的股价,整个6月,小米回购股票的动作就几乎没有停过。按照公告统计,6月份小米回购股票次数高达17次,而进入7月,回购动作仍在继续。

小米的回购计划最早始于今年1月份。1月9日,小米股票迎来半年解禁期,解禁的限售股包括该公司7家基石投资者、超过50家机构投资者和4位个人股东持有的股份,总数高达63.1亿股,占总股本比达26.85%。

解禁期前一天,小米股价大跌7.5%。为稳定市场信心,雷军和其他控股股东承诺持有的所有股票,继续锁定365天。同时小米集团高级副总裁、CFO周受资也做出同样的承诺。

但此番承诺和频繁回购仍难阻股价跌势。自登陆港交所,小米股价持续下滑,与17港元/股的发行价相比,小米股价在这一年间已大幅缩水。截止7月8日收盘,小米股价报9.61港元/股。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电子行业分析师向时代财经指出,手机市场过去几年都在狂飙突进,高速增长的时候肯定会有高估值。“但是,当小米的估值比苹果还高的时候就是不健康的,苹果那么赚钱的公司,市盈率只有16倍。”按照上市时的17港元发行价计算,小米彼时市盈率高达39倍。

对于一众认购成本为发行价的基石投资者而言,即使半年解禁期早已到来,四成的账面浮亏亦已经大大降低其抛售意愿,同时,小米持股员工的“造富梦”也在迅速缩水。

除了跌跌不休的股价和频繁回购股票,小米上市以来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多番组织架构调整。有投资行业人士对时代财经感慨,“先不说多达7次的调整次数,当中调整还涉及重要高层乃至参谋长,这对企业稳定性肯定有影响。” 

从2018年9月开始,小米进行了密集的组织架构调整和人事变动。截至7月1日的最新一次调整,小米完成了三大部和(财务部、参谋部、组织部)和三大委员会(质量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和采购委员会)共6个部门的整体架构搭建。

当下,雷军已亲自出马接管中国区总裁,负责中国区业务开展和团队管理。与2016年那次亲自主抓手机部并提出让小米手机重回第一的“雄心壮志”有所不同,这次雷军对手机业务看重的是“稳”,其对小米中国区未来三年的策略概要是抓紧5G机遇,稳打稳扎、三年决胜负,实现“稳三望一”的目标。

“手机+AIoT”的新故事

资本市场的“滑铁卢”让小米祭出了股票回购与组织架构调整的动作,面对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小米也试图讲述新的资本故事。

早在2011年,雷军就已经提出著名的小米“铁人三项”商业模式,即通过硬件、软件、互联网三驾马车拉动公司业务发展。2017年,这项模式升级为硬件、互联网与新零售三大块。其中硬件板块业务由手机、电视、路由和外部生态链智能硬件构成;互联网板块由于MIUI、互娱、云服务、金融、影业构成;新零售板块由小米商城、全网电商、小米之家、米家有品构成。

对于小米而言,单靠硬件似乎已经难以说服资本市场,其需要新零售、生态链、IoT、核心设计等新故事题材。雷军曾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小米是一家同时能做电商、硬件、互联网的全能型公司。

就在小米上市半年后,雷军宣布了“手机+AIoT”的双引擎战略,将其称为小米未来5年的核心计划。在手机硬件上,推行多品牌策略,完成小米与红米Redmi的独立分拆,并计划5年内在IoT领域投资100亿元。

过去的小米在“铁人三项”模式下,以手机为中心孵化出生态链并在全球IoT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今面对跌势难挡的股价,小米有必要重新审视过去“铁人三项”讲故事的能力,向资本市场提出更加明确且有说服力的商业模式,而手机与IoT业务作为小米最核心的护城河,占据了小米集团今年一季度将近90%的营收,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今年3月19日,小米发布了2018年全年财报,其营收1749亿元,同比增52.6%,经调整后净利润86亿元,同比增59.5%,超过市场预期。雷军在致投资人的公开信中表示,相比起财报中的数字,小米主动实施的战略调整、对未来5年核心战略的梳理才是最重要的成绩。

如何证明自己是一家“创新驱动型互联网”企业,一直是小米面对的难题。从“铁人三项”模式的演变到“双引擎”战略的提出,雷军讲故事的功力依旧,但是资本市场似乎仍不买账。

伪互联网公司

对于互联网公司和硬件企业,资本市场给出的是不同的判断标准。

腾讯的市值为3.34万亿港元,约合4283亿美元,市盈率为37倍;阿里巴巴市值4511亿美元,市盈率为35倍;Facebook市值5606亿美元,市盈率25倍。

而对于一家典型的硬件公司来说,市盈率要低得多。世界上最赚钱的硬件公司苹果市值9396亿美元,市盈率也只有16倍,联想集团市盈率为15倍。

小米目前的港股市值为2391亿元,市盈率只有15倍。事实上,其市盈率最低时只有8.6,不仅远低于港股互联网公司平均30倍的市盈率,甚至不到硬件高科技公司平均19倍市盈率的一半,这也反映出资本市场仍将小米看做硬件企业。

而小米显然不这么认为。在上市前的公开信中,雷军将小米定义为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甚至宣传“小米的估值应该等于腾讯乘以苹果”。然而,小米目前市值约为腾讯的7%和苹果的3%。

几年前,资本的确曾给小米信心。2010 -2014年,小米估值一度从2.5亿美元飙升到450亿美元,增速超过Facebook,成为全球最快也最贵的独角兽公司。其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估值是2010年的180倍,甚至一度出现“雷军寻求 2000 亿美元的估值,并受到投行的认可”的新闻。

“16年手机市场增速是多少?17年虽然慢下来了,但是乐视倒闭了,小米又吃了红利。所以小米过去一直在高速增长,一级市场的泡沫也越炒越大。”上述不具名的券商电子行业分析师指出。

中国从来不缺少在资本市场吹泡沫的企业,但像小米这样营收利润增长均可观,上市后资本市场却不买账的企业却称得上罕见。

小米发布的2019年第一季财报显示,一季度小米集团总收入人民币438亿元,同比增长27.2%;经调整利润为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4%,营收利润双增,均超出市场预期。

但小米手机业务仍然是最大的营收来源。据财报披露,小米2019年一季度总收入438亿元,其中,智能手机业务收入270.08亿元,占比为61.7%,这一数字在2018年的占比为64.9%。

“小米并不是一家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雷军曾表示,“尽管硬件是我们的重要用户入口,但我们并不期望它成为我们利润的主要来源。”

2018年上半年,小米内部经过多次讨论并经董事会批准后,曾给硬件业务设了条红线:每年整体硬件业务(包括智能手机、IoT以及生活消费产品)的综合净利率不超过5%,如有超出,超出部分将返还给用户。这一行为被解读为向资本市场喊话。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小米一再压低硬件产品的毛利。2018年,小米包括手机和IoT产品在内的硬件业务收入贡献了总收入的90%,但小米硬件业务的综合净利润率却低于1%。

“小米这两年一直在做家庭物联网,投资了几百家小米生态链公司,并且自身也做很多服务,做软件。但是从收入结构来看,还是硬件为主,并且还是硬件支撑了整个集团主要的发展。”互联网行业分析师丁道师对时代财经表示。

尽管财报显示,2018年小米互联网服务的毛利已经达到103亿元,以9%的收入贡献了接近一半的毛利,但在小米真正成为一家“互联网公司”之前,投资者需要更多看得见的信心。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编辑: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