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APP
时代财经APP

立即扫码下载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微信

立即扫码关注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APP

企业第一财经读本

时代财经APP

中国疫苗行业协会副会长姚桐利:疫苗年产能30亿剂问题不大;世卫组织对国内疫苗审查很快会有结果

作者:李傲华 2021-03-23 10:21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毛俊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表示,按照现有的生产安排来看,全年的疫苗产量完全可以满足全国人民的接种需求。

新冠疫苗够用吗?

pexels-photo-5863302.jpeg图片来源:pexels

3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毛俊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表示,目前我国获得附条件批准或紧急使用的新冠疫苗有5款,其中有3款灭活疫苗,1款腺病毒载体疫苗,还有1款重组蛋白疫苗。其他技术路线的疫苗随着研发的进展,也会陆续上市。按照现有的生产安排来看,全年的疫苗产量完全可以满足全国人民的接种需求。

理论上,需要70%-80%的人群接种疫苗,才能达到群体免疫效果,以此推算,我国约有9-12亿人需要接种新冠疫苗。如果按照每人需要接种两针计算,则预计需要18-24亿剂疫苗。

联防联控机制所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20日24时,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7495.6万剂次,距离群体免疫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据此前新冠疫苗生产企业所公布的数据,科兴生物新冠疫苗年产能预计今年6月可达到20亿剂,国药集团新冠疫苗2021年产能可达10亿剂以上,康希诺则表示新冠疫苗产能可在未来几个月内扩大至5亿剂。

由此推算,我国2021年新冠疫苗产能可满足群体免疫的接种需求。

但疫苗产能等同于实际可接种的疫苗数量吗?疫情过后新冠疫苗是否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中国疫苗出海情况如何?

围绕上述问题,3月19日,在2021中国国际疫苗创新峰会上,时代财经专访了中国疫苗行业协会副会长姚桐利。

4S2A4141_meitu_1.jpg姚桐利。图片来源:博勘医疗


新冠疫苗产量可以达到预期吗?

时代财经:在实际生产中,新冠疫苗面临着哪些因素的制约?

姚桐利:目前我国已经有17个新冠疫苗项目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获得紧急批准使用和附条件上市的疫苗有5个,所以估计实现20-30亿剂的年产能问题并不大。

影响到疫苗产能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获批的厂家数量,获得批准的厂家越多,产能提升也就越快。二是要看具体生产工艺。目前我国发货量大的灭活疫苗的生产比较费时,对生产条件要求也更加严格。但国药和科兴的生产工艺都已经相对成熟稳定,根据公布的信息年产能都能达到10亿剂以上。

从理论上来说,康希诺所使用的腺病毒载体疫苗更容易扩大产量。随着康希诺疫苗获批量产,其产量也应该可以大幅提升。

根据统计,去年我国布局了18条疫苗生产线。我国的疫苗生产实行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疫苗委托生产虽然受到严格控制,但如果有需要的话,经过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是可以通过委托生产扩大产量的。

时代财经:我们现在所说的产能一般都是指疫苗原液的产能,除了原液以外,疫苗灌装、包材等也会影响到疫苗的产量吗?

姚桐利:在疫苗生产工艺过关的情况下,制约疫苗生产的因素还包括原材料和辅料、辅助设备等。

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新冠疫苗生产工艺是用传代细胞或者是基因工程疫苗,不像流感疫苗生产需要鸡胚,还要考虑鸡蛋供应是否充足,新冠疫苗原液生产原材料的制约因素较少。

瓶子等疫苗灌装用材料的供应确实是比较紧张的。往年我国疫苗的年产量大约为5-7亿剂,这里面还包括一部分非注射的疫苗。现在一年就要生产几十亿剂疫苗,所以瓶子、塞子还有预灌冲注射器的供应肯定会存在一些困难。现在工信部也在积极协调扩大产量,保证供应。

中国新冠疫苗出海面临哪些挑战?

时代财经:中国的新冠疫苗收到了很多来自海外的订单,在疫情之前,我国疫苗的出海情况是怎么样的?

姚桐利:以前我们可以大量出口的疫苗产品不多。因为要大量出口,需要先通过世卫组织的预认证。世卫组织会派专家团到生产厂家检查质保体系、生产体系是否符合要求。通过了预认证的疫苗产品才能得到其他国家政府的认可。

疫情之前,我们通过预认证的产品不是很多,出口的对象基本都是发展中国家。

这次疫情比较特殊,因为新冠疫苗全球供应不足,很多国家接种需求比较迫切,所以政府批准直接向企业订购疫苗,不要求通过世卫组织预认证了。同时我国还向很多国家提供了疫苗援助。

世卫组织正在对新冠疫苗进行审核和推荐。目前世卫组织对中国新冠疫苗的审查还在进行中,应该很快就能有结果。

时代财经:在订购了中国新冠疫苗的国家里,有哪些属于新开拓的市场?您认为新冠疫情对中国疫苗出海起到了推动作用吗?

姚桐利:疫情对中国疫苗出口的推动作用是肯定的。目前,我国已经对60多个国家进行了疫苗援助,还在40多个国家实现了新冠疫苗的销售。在这些国家中,绝大部分是之前我国未曾出口过疫苗产品的国家,比如一些非洲国家。但经过这次疫情,企业和当地建立了联系,这都是有利于疫苗今后的出口的。

除此以外,我国的企业通过与盖茨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合作,乙脑疫苗、OPV/IPV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疫苗产品出口量也在增加。

时代财经:我国疫苗产品出海目前还存在哪些挑战?

姚桐利:一是品种数量要够多,能够适应出口市场的需求。目前国外有的品种国内大部分都有,不过仍有少部分疫苗,比如五联苗等我们还没有研发成功。

二是质量问题,也就是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是否先进。目前,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工艺水平还是有差距的,不过我国很多产品的技术标准都已经向国际标准看齐,有的甚至比国际标准还要严格。

实际上,疫苗行业国内外的差距比其它药品的差距要小得多。比如mRNA疫苗,国外的mRNA疫苗已经获得批准,而我们的mRNA疫苗也已经进入临床试验了。我们之间的差距实际上也就是几年的时间。我国的疫苗产品在欧美等国家的推广会有一定的难度。虽然我们的硬指标达到了标准,但要提高市场认可度是需要时间的。不过和很多“中国制造”产品一样,相信我们最终会实现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的市场渗透。

后疫情时代新冠疫苗的发展前景

时代财经:疫情结束以后,是否可能会出现疫苗产能过剩的情况?

姚桐利:我认为不会。

新冠疫苗的技术平台都是可以用到其他疫苗上的。新冠疫苗的需求下降后,企业可以利用这些生产线生产其他疫苗。

另一方面,国家要求企业具有一定的疫苗产能储备。疫苗接种高峰期和低峰期的需求量差异特别大。某种疾病突然流行,所需的疫苗需求量骤升,所以企业需要有产能储备来应对突如其来的需求。

一般来说,疫苗生产线的利用率达到50%就能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其余的则作为产能储备。即使真的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淘汰掉一些不需要的设备,为了应对疫情的需要也是值得的。

时代财经:新冠疫苗在研发、审批、生产等环节采取了很多重要的举措,您认为其中对疫苗行业发展影响最深远的举措有哪些?

姚桐利:新冠疫苗从研发到使用整个过程是对新出台的《疫苗管理法》的一次很好的实践。

《疫苗管理法》规定“国家支持疫苗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促进疫苗研制和创新,将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的疫苗研制、生产和储备纳入国家战略”,这次国家各个部门全力支持,全面促进我国新冠疫苗的快速研发、大量生产、及时使用,包括国家投资支持研发、优先审批、允许附条件上市,全民免费接种等等。疫苗一直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在政策上、资金上一直给予扶持,不过都没有这次的力度大。我们希望能够长期坚持下去。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编辑:贾红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