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The Information报道称,滴滴出行共享单车部门的青桔单车,获得软银和君联资本1.5亿美元投资。这笔融资是滴滴出行首次为单车业务筹集到外部资金,另有8.5亿美元的投资来自滴滴自身。
此前几天,已经有相关的融资消息曝出。根据“晚点LatePost”报道,滴滴出行旗下青桔单车获得了超过10亿美元融资,君联资本领投,另一家国外大基金跟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针对融资消息,时代财经4月21日向滴滴方面求证,截至发稿未得到正面回应。
滴滴在2018年推出青桔单车,归属于滴滴普惠出行事业群下的两轮车事业部,由两轮车事业部总经理张治东负责,张治东则直接向滴滴创始人程维汇报。
互联网分析师鲁振旺4月21日对时代财经表示:“疫情期间,滴滴打车业务受到了很大影响,共享单车因为安全性等原因发展较快,这个阶段加码两轮车业务(共享单车)可以缓解滴滴的订单压力,提高出行市场的渗透率”
在共享单车领域,滴滴早有涉猎。此前曾多次投资ofo,后又收购了小蓝单车,在与ofo的关系陷入僵局之后,滴滴2018年1月推出了自己的青桔单车。
对于滴滴而言,共享单车的“最后3公里”能够帮助其进一步扩展流量入口、拉动增长。在滴滴内部战略会,CEO程维曾描述,滴滴未来是持续完善一站式出行平台,包括四轮、两轮和地铁公交等。
鲁振旺认为,两轮车业务作为本地生活领域的一部分,是出行公司的必争之地,随着获客成本逐渐变高,持续布局共享单车可以减轻获客压力。
事实上,除了青桔融资之外,疫情以来,滴滴在本地生活领域的动作并不少。
3月16日,滴滴正式上线跑腿业务。据了解,滴滴跑腿与闪购、美团跑腿相类似,提供蔬菜水果、药品、鲜花等商品代购。对于跑腿业务,滴滴表示,疫情期间上线除了便民服务,也是为了让代驾司机获得更多收入。
不过,滴滴也强调表示,跑腿业务并不是只在疫期实行,后续的开城计划和具体布局会根据具体效果反馈来决定。3月21日,为了推广该业务,滴滴又推出了用户每天首笔订单费用0.1元的福利活动,优惠连续11天。
在跑腿业务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4月13日,滴滴成立了天津快桔安运货运有限公司,这也被业界解读为对跑腿业务的进一步“延伸”。
天眼查数据显示,新成立的货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道路货物运输(网络货运)、运输货物打包服务、国内货物运输代理、普通货物仓储服务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货运物流行业的壁垒很深,前有巨头顺丰、京东和阿里菜鸟,后有三通一达EMS,滴滴的业务主要在本地生活领域,长途货运方面并不占优势,未来大概率会聚焦在同城的货运业务。
不过,目前滴滴方面对这一说法尚未做出正面回应。从管理框架来看,天津快桔安运货运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赵辉,赵辉同时是滴滴代驾事业部总经理,而滴滴跑腿项目也由滴滴代驾团队负责。这也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新成立的货运公司与跑腿业务之间的关联性。
持续加码本地生活的背后,是疫情蔓延以来受波及网约车平台所面临的增长压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产业发展研究部工程师张雅琪此前曾表示,预计2020 年一季度,滴滴平台全国订单规模同比下降超过 75%。
不过,目前滴滴方面并没有公布相关的官方数据。滴滴内部知情人士杨硕(化名)向时代财经透露,2020年之前,滴滴快车日均订单在2000万左右,疫情之后滴滴快车的订单大概维持在450万—600万之间。
在网约车业务全面恢复之前,滴滴需要找到下一个业务增长点。3月24日,滴滴出行首次提出0188战略目标,即三年内实现全球每天服务1亿单;国内全出行渗透率8%;全球服务用户MAU超8亿。
4月14日,滴滴成立“用户增长部”,强调加强各个业务部门间的互相协同合作,统一全集团资源实现“0188”战略目标。
杨硕对时代财经表示,青桔单车峰值订单过千万,在获得新一轮融资之后,也会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共享单车在移动网民的覆盖率以及用户黏性。
另一方面,滴滴发力的跑腿、同城货运等领域,还有一定的增量空间。据罗兰贝格估算,2020年同城O2O市场年交易规模为3560亿元,到2025年有望达到1053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24%。O2O市场持续高速发展,也为跑腿配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以达达集团为例,截至2019年12月31日,达达快送业务覆盖全国2400多个县区市,日单量峰值约1000万单。
但这个赛道上不乏美团跑腿、蜂鸟跑腿(饿了么旗下)、阿里点我达、UU跑腿、闪送等有实力的大玩家,滴滴入局显然也面临一定的竞争压力。
鲁振旺认为,滴滴的跑腿、货运、两轮单车等业务,在本地生活服务上具有一定的协同性,会比单一的出行业务更有优势。“不管是跑腿业务还是货运业务,都是滴滴实现日均服务1亿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单靠打车业务是无法达到滴滴0188目标的,如果未来达成这一目标,会有超过一半甚至一大半的订单是靠打车业务以外的场景获得的。”
事实上,除了青桔融资之外,疫情以来,滴滴在本地生活领域的动作并不少。
关于时代财经
本站所刊登的时代财经及时代财经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时代财经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