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阴沉的天夹带着细小的雨滴外,3月29日早晨的香港中环并没有太特别,梳着油头、踩着铮亮皮鞋的“金融男”依旧步履匆匆。从地铁中环站到四季酒店,步行时间不过十分钟。
9点不到,这个坐落于维港一侧的酒店二楼已经人头攒动,两三百人的规模颇有阵势,他们都是来赴复星国际的“同学会”。在复星内部,他们有不成文的规定,彼此之间都以“同学”相称,郭同学(郭广昌)、汪同学(汪群斌)、徐同学(徐晓亮)、陈同学(陈启宇)如此等等。
“郭同学”心情不错,似乎并未受到前一日“梁同学”离职的影响。在离业绩会开场前的十几分钟,复星一众高管站在一块印有“复星”字眼的蓝色宣传板前,接受来自媒体的闪光灯“洗礼”。
“郭同学”甚至有些调皮,左右手分别拥着联席总裁徐晓亮和CFO王灿,比着“good”的手势,脸上喜不自禁。
用王灿的话来说,2016年是复星里程碑式的一年,这家自比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综合投资集团实现了百亿的净利润。“这也是复星自2011年来连续五年的增长,过去有投资者担心复星利润的稳定性。这只是开始,未来复星会有更好的成绩回馈股东。”
不过,即便如此,郭广昌在展望复星未来的时候,还是情不自禁地倒了一番苦水,让他心里堵得慌是复星被低估的股价。他半开玩笑地说到,“你们到哪里雇佣一个郭广昌、阿汪(汪群斌)这样的团队,你们去哪里找这样的投资机会。短期我说不清楚,有各种因素。我个人觉得复星国际的价格是严重被低估。”
净利首次破百亿,但复星股价被低估
复星的投资版图很多元,涉及保险、投资、健康、快乐、房地产、资源等等,但眼下着墨最多的是复星所谓的健康、快乐、富足三个板块,前两者为产业运营,后者主要为投资。
2016年,复星国际归属于母公司的净资产达到923.67亿元,比2015年末增加21.9%。于报告期内的净利润为102.68亿元,同比增幅27.7%。这也是复星成立以来,净利润首次超过百亿。
复星想要大显身手的三大板块已经成为这家公司份额最大的一部分。在复星国际4047亿元的总资产中,健康快乐富足占比为81.1%,对净利润的贡献达到76%。
与此同时,在2016年,复星的资本负债率从2015年的53.6%进一步下降至50.7%,债务久期拉长后,复星中长债的占比提高至65.3%。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他产业板块地位上升的同时,复星内部房地产开发和销售的占比却在逐年减少,总资产已经在2015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11.3%至853.29亿元。
复星的房地产开发主要包括复地和外滩金融中心。过去一年,复地的销售金额为236.82亿元,对应的权益金额179.17亿元,同比增幅为22.8%。
复地的项目获取并不积极,整个2016年,其才新增2个项目储备,规划总建面26.81万平方米,比2015年减少80%。截至2016年底,复地的总土储为1100万平方米,权益部分为695万平方米。
国内地产销售表现波澜不惊的复星在近期也传出要暂停在欧洲的地产投资,复星集团副总裁龚平在业绩会上对此作了一番澄清,“在地产方面,我们对欧洲主要经济体都有长期渗透,但我们在不同地区捕捉周期性或成长价值机会。在欧洲我们有四个办公室,本身在地理布局上的驻扎已经体现了我们的长期承诺,但并不妨碍我们在市场出现不确定性的时候,保持对特定机会的审慎态度。”。
这番解释在郭广昌看来仍然有“歧义”,他急忙接过话题,“龚总的话太书面了,他并没有说暂停欧洲的投资,只是对欧洲的某些因素有疑虑,所以既不会暂停也不会停止。我们对欧洲的投资是长期承诺,只是有疑虑后再考虑的问题多一点。”
而当问及如何评价复星的业绩表现及未来展望时,郭广昌还是不由自主地吐露了一番心声。对于业绩,他是满意的,在满意之余,郭广昌也看到了复星全球合伙人机制的扎实,看到了复星管理团队的年轻化和国际化。
或许也是深有感触,郭广昌话锋一转,“从以上两点来看,复星的股价是被严重低估了。你们到哪里雇佣一个郭广昌、阿汪(汪群斌)这样的团队,你们去哪里找这样的投资机会。短期我说不清楚,有各种因素。我个人觉得复星国际的价格是严重被低估。”
说到动情处,郭广昌也不忘在投资者面前拜票,“我和阿汪没有别的资产,唯一资产就是复星国际,我们绝大部分的财富和价值都在里面。所以在身体允许的情况,我个人以及汪群斌一定会为复星集团、为投资者勤勉尽业,努力工作10年、20年。”
老是36岁球员在踢,再优秀也不行
然而,有意为复星鞠躬尽瘁的郭广昌却在一天前失去了一位得力助手,他就是作为复星创始人之一的梁信军。梁信军“胖胖瘦瘦”的二十余年,也是复星一路发展壮大的二十多年。
因为健康原因,梁信军选择了暂时告别。在业绩会现场被问到管理层的变动时,郭广昌依然是五味杂陈,“信军由于身体原因需要暂时休息,我表示遗憾和不舍。信军、我以及阿汪等几个25年来一起不离不弃,一起兄弟情深,为复星今天的发展立下了重要贡献。”
“这25年来,对他很苛刻,要求很严。而且我对别人还客气一点,对他从来都是不客气。因为这样,在他身上也体现了复星共同坦坦荡荡的文化。”
郭广昌并不否认,管理层的变动对复星来讲短期内是有影响的,但他更宁愿将坏事看成好事。“长期来讲,也给了复星很多新生代管理层集体亮相的机会。复星经过这么多年的培养,已经是人才辈出,战将如云。”
在梁信军和丁国其辞任复星相应职务后,复星创始人之一的汪群斌调任CEO,陈启宇和徐晓亮被委任执董和联席总裁。与此同时,康岚和龚平被任命执董和高级副总裁。
“从一个好的董事会组成来说,康同学拥有人力资源背景,王灿同学则有财务背景,龚平同学也在全球战略思路上有独到之处。”
至少,在郭广昌看来,这样的团队构成是适应未来复星发展需求。“企业就像是一个球队,我们要不断地去赢,这个球队总有一些球员需要休息,总是要新的球员补充进来,老是要36岁的球员在踢,再优秀也不行。所以复星永远是有新鲜血液,有激情的企业家球队。”
梁信军并不是复星创始人中第一个以“健康”为由中途退场的,2013年负责地产业务的范伟从复星退出,“复星五剑客”中仍然在为复星鞠躬尽瘁的就只剩下郭广昌和汪群斌。
这两年,复星一直试图在制度上有所革新,它推出的全球合伙人模式就是为了适应复星不断发展壮大的需求,复星需要更年轻、更具国际化视野的管理团队。
一年前,复星国际发布公告按行使价每股股份11.53港元,向丁国其、徐晓亮、钱建农、唐斌、姚文平等不到20位全球核心管理人员授出共1.11亿股普通股股份购股权,约占目前复星国际总股本的1.29%。
这几位全球核心管理人员,也是复星集团的首批全球合伙人。而在今年年初,复星又宣布了新一批全球合伙人,并在各板块建立多层次合伙人制度。
在致股东信中,郭广昌也直言全球合伙人团队正在复星的发展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复星的合伙人也绝不是终身制,每年都会有新增和退出。
郭广昌在展望复星未来的时候,还是情不自禁地倒了一番苦水,让他心里堵得慌是复星被低估的股价。他半开玩笑地说到,“你们到哪里雇佣一个郭广昌、阿汪(汪群斌)这样的团队,你们去哪里找这样的投资机会。短期我说不清楚,有各种因素。我个人觉得复星国际的价格是严重被低估。”
关于时代财经
本站所刊登的时代财经及时代财经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时代财经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