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多位美国国会议员曾于24日联合发声,要求特朗普在会面中敦促莫迪尽快消除印度对美国的贸易和投资门槛,为双方日后的经济合作提供便利。
多家美媒报道,本次会谈中,印度就双方贸易问题表达出了积极意愿。印度总统莫迪表示,印度热烈欢迎美企巨头“来印度制造”。
无形的贸易壁垒
以美国企业为首的海外投资商,对印度的抱怨绝非一日。
《印度时报》指出,参议员们24日的表态中提到了印度对外贸易设置的两种障碍,包括关税和非关税的问题。
在非关税上,印度进口许可证的政策过于严厉。比如,摩托车和其他交通工具的进口,需要得到特殊的许可证,而这种证件很难取得,只派发给驻扎在印度的海外公司。
《福克斯新闻》还指出,在商品进口方面,印度当局规定了109种商品进口需要得到印度标准局(BIS)的认证。“这项措施在很多国家眼里,就是印度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铁证”。
在印度,此类案例不胜枚举,横跨美印多个合作领域,包括太阳能、信息技术产品、通信设备,以及生物科技制品等。
关税问题方面,CNN称印度长年对在本土开设分公司的海外投资商和进口商品征收过高关税,这让很多对印度市场垂涎欲滴的外商望而却步。
而印度本身的市场体制,也存在一些缺陷。
《金融时报》指出,印度政府的监管系统存在大漏洞。政策长年的非公开化,对知识产权的轻视和产业之间发展的严重不均衡,让海外企业“水土不服”。
保护本土企业
事实上,印度经济的“病根”可以追溯到60年前。
1950年,印度眼看着超级大国苏联的崛起,开启了“印度版”的计划经济。
据《经济学人》报道,时任印度总理尼赫鲁仿效苏联成立了印度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出“五年计划”,统筹各方面的经济发展。
不过,1991年的一场经济危机让印度意识到,计划经济是印度发展的“绊脚石”。从那时起,印度就开始筹谋经济市场化和自由化的改革,扩大海外和私人投资。
现任印度总理莫迪上台后试图做出更彻底的改革,以根除计划经济的“沉疴”。
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今年1月1日,莫迪不顾多方势力反对,以“妨碍经济发展”为由裁撤了国家经济委员会,取而代之的是印度改革全国学会(NITI)。
时代财经了解到,莫迪大力推行“印度制造”,计划将印度制造业从占GDP15%提升到25%。
为了吸引更多外资流入,鼓励私营企业发展,莫迪不惜触怒工会,改革劳工市场,这甚至引发了印度全国范围的大罢工。
然而,出于对经济上“殖民主义”的恐惧,印度仍然有所保留。
《印度经济时报》指出,为了防止海外企业大面积席卷本土市场,国内企业难以存活,印度在一些领域采取相对保守的对外贸易政策。
美印贸易走向暧昧不明
印度飞速发展的经济,无一不在暗示着这个国家所蕴藏的巨大潜力。
对于这个“香饽饽”,全世界发达国家都在蠢蠢欲动,包括美国。
在当天的会谈中,特朗普表示:“我期待和总理先生合作,在我们两国创造就业,发展经济,创造公平和对等的贸易关系。取消对美国出口印度商品的贸易壁垒很重要,以减少美国对印度的贸易赤字。”
莫迪则称:“我相信我的新印度愿景,和特朗普总统‘让美国再次伟大’愿景,将为两国的合作带来新视角。”
据BBC报道,会谈结束后,两人共同发表声明表示,希望提升双方在经济与安全方面的合作伙伴关系。
不过,相比贸易莫迪似乎更在意投资的事情。
25日,他在华盛顿出席了有21名美国企业高管参加的美国商业领袖圆桌会议,力邀美国企业“来印度制造”。他说:“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印度。政府已经制定了7000项有利于经商的改革措施……印度的经济增长对印度和美国的公司是双赢。美国公司在印度可以大有作为”。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26日称,莫迪和特朗普的国内政治议程类似,恐引发两国之间的矛盾。他们都力求增加国内制造业的比重。莫迪吸引外国企业,特别是美国企业在印度建厂的举动可能不令特朗普高兴。
6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首次在白宫设宴招待外宾,印度总理莫迪成为了第一个客人。这是世界强国和新兴经济体的一次交流碰撞。
关于时代财经
本站所刊登的时代财经及时代财经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时代财经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