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上汽都牵手了,“广汽宝马”会不会横空出世?

11月12日一大早,也就是德国时间11月11日深夜,网上传来一组上汽与奥迪签约的照片,至此,传闻近一周的上汽与奥迪合资一事终于尘埃落定。随后,汽车媒体的报道开始铺天盖地。

奥迪与上汽合资.jpeg

尽管一些合作细节还要在下周一才能公布。但是,此事一经曝光在业界的重大影响已经产生。也许,在奥迪看来,自己不过是做了个“1+1”的算术题,怎么会掀起如此轩然大波?的确,尽管奥迪做的是“加法”运算,并希望借此继续保持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但市场的确存在着众多“变量”并不断演变。

上汽大众.jpg

一汽集团日子艰难,中国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将改写

首当其冲的就是直接导致国内两大集团——“一汽与上汽”的不睦。在十余天的事件发生、发展与发酵过程中,在外界看来,一汽和一汽-大众几乎是不知情,一直处于被动、无助,甚至遭人可怜与同情的局面。

作为一家全球数一数二的汽车巨头,大众及其子公司奥迪,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竟然能置一个近30年的合作伙伴于不顾,一汽的感受与反应必将是强烈和持续的。这一点,我们从十几年前,丰田与一汽合资后再与广汽合资,由此给丰田所带来的后果,可以遇见到大众及奥迪在一汽框架下的未来,吃亏倒霉的还是奥迪。

再从合资企业及其产品层面看,奥迪能够“走量”的车型,都已经落户一汽-大众,如A6L、A4L、A3、Q5、Q3,多数在年销售10万辆以上;而奥迪的全系进口车也由一汽-大众销售。此次,与上汽方面合作,奥迪已经拿不出一个(进口)年销量超过万辆的车型,由于个性化、运动化等特点,即使国产也很难达到更好的销量。

曾任新华社所属经济参考报汽车周刊编辑部主任等职位的业界人士孙勇认为,上汽与奥迪合资这件事,从长远看,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众所周知,近些年来,一汽集团一直在走下坡路。商用车方面,轻型车一直做得不怎么样,重型车由于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原因,解放无论怎么折腾,也没有大的起色。乘用车方面,一汽夏利是个“大包袱”,名符其实的亏损大户;一汽红旗是个“大窟窿”,砸进去好几百个亿,复兴的理想也没“飞扬”起来;唯有一汽大众、一汽丰田能给其带来盈利,支撑着整个集团运转,这其中尤以一汽大众最为突出,是个“赢利王”,一年有三、四百亿的利润,而一汽大众的赢利又主要来自奥迪品牌。如果奥迪赢利为别家分享,可想而知,其对一汽大众、一汽集团带来怎样的影响。一汽集团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否则以后会越来越被动。

回过头来再说一说上汽与奥迪合资这件事。孙勇认为,站在商业的角度,奥迪的做法无可厚非:

1)一汽大众的股权结构中,一汽集团占60%,大众占30%,奥迪占10%,以这样小的比例贡献这么多的利润,换成谁心理也不平衡。要么增加股比,要么新找合作伙伴,这个谁也拦不住,换成谁都会作出这样的选择;

2)一汽大众奥迪管理团队已经丧失了斗志,没有多少战斗力。在过去三年的“反腐”中,曾负责一汽大众奥迪品牌经营的三任总经理均先后落马,这样一支人心不稳的队伍,想让他在激烈的竞争中与对手展开较量,怎么可能不丢城弃地?奥迪怎么可能将自己在中国市场的未来绑在这样一支队伍上?

3)一汽奥迪的经销商团队也没有多少攻城略地的能力。一汽奥迪的大多数经销商投资人都是出身“高贵”的大佬,重投资,轻管理,相当长的时间里过着加价卖车的舒服日子,如何在残酷的市场中参与竞争,与其它后起品牌的冲杀能力相比,完全不在一个层次。毫无疑问,让这样长期躺在厂家身上过着舒服日子的经销商团队重塑活力,唯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引入竞争。

自主品牌突破向上“天花板”难度增大

上汽与奥迪的合资,毫无疑问会加剧豪华品牌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他们定会将所有的新产品“狂泻”到中国市场上,其中SUV肯定会越来越多,价格也会越来越低。

自主品牌过去一直靠轿车往上寻求突破,结果大都无功而返。这一次尝到了SUV的“甜头”,想从这条道上杀出,比如吉利的“Link &co”,还有长城汽车马上要发布的“魏派WEIY”等等。现在自主品牌SUV已攻入“10至20万元”的驱间,下一步是“20至30万”的地带。而豪华品牌SUV未来下探可能会进入这一区间,或者下压其它高端品牌进入这一区间。这样一来,自主品牌向上突破的难度会进一步加大,对此,自主品牌厂家应有清醒的认识。

上汽奥迪的推出将改变世界豪华车格局

孙勇认为,未来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中国将是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豪华车市场。因为中国汽车市场基数大,消费升级快。宝马、奔驰想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在中国市场获得主动权。他预计,他们几乎所有的新产品都会拿到中国来生产,甚至会专门为中国市场研制开发新产品。

豪华车.jpg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由于中国消费者的豪车需求旺盛,中国豪车的阵容变化将大幅影响销量。而16年的豪车三强的世界销量差距仍在10万台左右,中国增量可能影响世界豪车的竞争地位。

豪华车市场的需求主要集中于财富集中地区。豪华车的总体分布在华东市场,华东的江浙沪的豪车销量占全国的29%,而自主品牌的江浙沪占全国的13%,这也是豪车必须要占据华东市场的战略考虑。

奥迪的定位前期是官车,而官商的关系也挺复杂,很多官商必须有良好关系,但也有些是避开官员,因此选择产品的差异较明显。目前的华东和华南是奔驰宝马的走势占比偏高,而华北和西北及东北的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政府用车需求占比高,奥迪的优势明显。因此奥迪需要有效的占领华东和华南市场。

限购的北上广是最具政策资源优势的,因此也能拉到项目。目前的豪华车布局基本也是北京有奔驰,上海有凯迪拉克、沃尔沃、路虎,广州有一菲妮迪和讴歌,而东北的吉林是奥迪,沈阳是宝马。华东、华南的豪车生产形成的产业布局相对优劣势明显。

前8个月,奔驰品牌全球销量上涨12%累计132万辆,宝马品牌上涨5.5%至128万辆而奥迪上涨4.9%至123万辆。8月份奔驰品牌全球销量上涨12%至156,246辆。宝马品牌8月销量142,554辆(同比增长5%)。奥迪增幅最小,同比上涨2.9%达132,350辆。

总体看,奥迪与宝马奔驰的差距在年度10万台水平,而目前的奥迪的产品力是无法与宝马奔驰抗衡的,毕竟奥迪的优势主要是产品序列的国产化速度快的特征。而目前的奥迪不仅是快,未来采用一车双投的战略估计能形成倍增的效应。毕竟大众品牌的南北大众的品牌运作很纯属,因此奥迪如果在中国能因多一个品牌组合,必然带来至少20万台的销量贡献,奥迪有望追上宝马和奔驰。而目前看比较具有前瞻战略的就是北京提早吃了福建奔驰。

宝马与奔驰或仿效奥迪的做法,步其后尘在华另择合作伙伴

孙勇称,现在这些店里已经摆满了他们的产品,品种之多,让人眼花缭乱,经销商很难精耕细作,哪个好卖就卖哪个,这不符合厂家的利益,一个经销商体系没有能力经营好其全系列产品。

有鉴于此,他认为,奔驰未来会加大福建奔驰的份量,形成北京奔驰、福建奔驰并驾齐驱的格局。好在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有战略眼光,已将福建奔驰并入囊中,没让东风抢过去。

孙勇表示,宝马未来选择第二家合作伙伴是大概率事件,如不出意外,应该是南方的汽车企业集团。

现在华晨与宝马的合作中,华晨完全躺在宝马的身上过日子,享受着仰融过去谈下来的这个项目的红利,帮不上宝马什么忙,而且从地理位置上看,还偏居在东北这个角上,远离市场一线。宝马如果不做这样的战略考虑,只能说明其领导人没有起码的战略眼光。

他称,上汽与奥迪合资,从签约的场面看,低调不奢华,但其蕴含的能量不可小视。

关于时代财经

本站所刊登的时代财经及时代财经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时代财经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