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之旅 | 纪念黑塞:我孤独,但不为寂寞所苦

提到德语文学,不同读者心中会有不同的“男神”和“女神”。有人迷恋卡夫卡的冷峻,有人偏爱歌德的广博,也有很多人热爱着黑塞的优美与幽默。

1877年7月2日,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诞生于德国小城卡尔夫。在他人生的85年里,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数次精神分裂;曾于20年代入选大师云集的“普鲁士艺术科学院”,也曾于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生前在德语区声名沉寂,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嬉皮士运动”中被捧上潮头。

黑塞一生的创作,无论是小说、书评还是游记,都与中国文化保持着亲缘关系。在人生的后五十年,黑塞坚持关注中国文化,虽然不懂中文,也没有到过中国,他却把中国当成了“精神上的避难所和第二故乡”。今天,当我们重读黑塞,那些得益于中国思想的优美文字,依然是行之有效的止“丧”良方。

由于深受中国思想的吸引,黑塞的作品中随处跳跃着“中国”的身影。从早期的童话《诗人》、《笛之梦》(1903)到寓言如《欧洲人》(1917)和《周幽王》(1929),从《克林梭尔》中的庄子、李白、杜甫到《玻璃球游戏》中克乃西特研读《易经》,从关于禅的诗和感想到以中国笔名“梦写”所写的《中国寓言》(1959)都包含了中国元素。对此,《黑塞全集》的出版者、著名黑塞研究者孚克·米歇尔斯(Fork Michels)专门选编了《黑赛之中国》一书,系统表现黑塞作品中的中国形象。

1.jpg

人生十分孤独。 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另一个人, 每一个人都很孤独。

2.jpg

我孤独,但不为寂寞所苦,我别无所求。我乐于让阳光晒熟。我的眼光满足于所见事物,我学会了看,世界变美了。

3.jpg

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4.jpg

无法达成的目标才是我的目标,迂回曲折的路才是我想走的路,而每次的歇息,总是带来新的向往。等走过更多迂回曲折的路,等无数的美梦成真后,我才会感觉失望,才会明白其中的真义。所有的极端与对立都告消失之处,即是涅槃。

5.jpg

你不是爱情的终点,只是爱情的原动力。我将这爱情献给路旁的花朵,献给玻璃酒杯里摇晃着的晶亮阳光,献给教堂的红色圆顶。因为你,我爱上了这个世界。

6.jpg

幸福是一种方法,不是一样东西。是一种才能,不是一个目标。

7.jpg

我无权去评判他人的生活,我只能为自己作出判断。 意义与实在并非隐藏于事物的背后,而是寓于事物自身,寓于事物的一切现象。 当一个人能够如此单纯,如此觉醒,如此专注于当下,毫无疑虑的走过这个世界,生命真是一件赏心乐事。 人只应服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不屈从于任何外力的驱使,并等待觉醒那一刻的到来;这才是善的和必要的行为,其他的一切均毫无意义。

8.jpg

当一个人有所追寻时,他只会看到他所追寻之物。他之所以无所发现、无所获得是因为他只专注于他所追寻之物,因为他执迷于自己的目标。追寻意味着有了目标,而寻见则意味着自由、包容,摈弃一切目标。

9.jpg

在极深禅定之中,人可以除灭时间并同时经历所有过去、现在与未来,于是一切皆善,一切完美,一切即梵。因此,我认为一切的存在皆为至善——无论是死与生,无论罪孽与虔诚,无论智慧或是蠢行,一切皆是必然,一切只需我的欣然赞同,一切只需我的理解与爱心;因而万物于我皆为圆满,世上无物可侵害于我。

11.jpg

真正厌恶的不是金钱本身,而是人们对于金钱的欲望。

12.jpg

您心里不知不觉产生一种幻觉,认为自己是孤独的,没有人与你相干,没有人理解你。是不是这样?事实上每个人都在绝对孤独中漫游,不可能让别人真正理解自己,不能与他人分享或共同拥有什么。你应该首先去尝试理解他人,给他人带来快乐,适应他人。为别人生 活,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

13.jpg

哪怕最不幸的人生也会有阳光明媚的时光,也会在沙砾石缝中长出小小的幸福之花。

关于时代财经

本站所刊登的时代财经及时代财经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时代财经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