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电视的阿里腾讯,却比小米乐视看得更远?

目前看来,虽然终端企业仍在电视市场互相厮杀,实际上背后却是内容提供和系统运营的争夺,不造电视的腾讯和阿里,可能才是笑到最后的角色。

不久前的618电商节中,互联网电视品牌的争夺异常激烈,小米、乐视、夏普等仍然是销售名列前茅的品牌。但以乐视为首的厂商在618前的大幅降价行为,再次引发了互联网电视硬件赚不到钱的言论。

另一方面,一直传闻要推出自主电视品牌的腾讯、阿里两大巨头,最后却都选择投资互联网电视厂商以及进行系统和内容深度植入的方式,不仅让人对两个“大佬”背后的野心浮想联翩。

“A”和“T”的投资战略

7月15日,“TCL雷鸟与腾讯投资暨战略合作发布会”在深圳举行。TCL旗下的互联网电视品牌雷鸟科技接受腾讯注资4.5亿元,后者获得16.67%股权,一举成为雷鸟第二大股东。TCL多媒体的全资子公司FFalcon持有的雷鸟科技股权比例将由54.05%减少至45.55%。增资完成后,雷鸟科技将不再是TCL集团的控股子公司。

两者在合作大会上表示,一方面雷鸟拥有TCL集团雄厚的资金和研发能力,以及供应链的把控,另一方面腾讯在内容端为其提供丰富的版权和自制内容。

41847abceb32cd4b7f488301be9fb7f7.jpg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大幅注资雷鸟科技外,腾讯早前还已注资微鲸电视。微鲸科技2015年8月进行A轮融资,获投金额20亿元。其中腾讯持有的股权接近10%。

另外可以发现阿里也是微鲸电视的投资方,占股31.5%,为微鲸的第二大股东。可以说腾讯和阿里都深度入局了主打互联网渠道的微鲸,而其中阿里巴巴在其中的影响力更大。

有业内人士表示,一定程度上是因为阿里在微鲸电视的主导权更大,因此腾讯选择“把鸡蛋放到多个篮子里”,继而投资雷鸟科技。

而现在腾讯是TCL集团引入的战略投资者,在雷鸟科技的影响力仅次于TCL。不过有趣的是的,在雷鸟电视新品发布会上,阿里曾经为之站台,但目前为止两者尚未有资本合作。

抢占用户客厅的大数据和内容服务

为什么阿里和腾讯热衷于投资互联网电视或和这些品牌进行合作?产业专家洪仕斌曾对时代财经说,“以阿里和腾讯为首的内容服务方,希望通过互联网电视终端,将自身的系统、内容、用户付费等进行植入,最终掌控家庭用户大数据和进行深度运营。”

尽管如此,阿里巴巴和腾讯目前似乎并没有意愿打造属于自己的电视终端,过去两年也频频传来所谓的“企鹅电视”、“阿里电视”,但最终都没有面世。

对此,阿里数字娱乐总经理李捷表示,“我们也想过做一个拥有自己品牌的电视,但硬件制造、渠道这些资源不是阿里最擅长的。所以2016年时我们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就是寻求合作,不再做阿里品牌电视。”

aea5a0d6b47d8b80572cf214c7ca9938.jpg

去年“双十一”前,阿里数娱联合海尔、康佳、长虹、微鲸、夏普、飞利浦合作,阿里为他们提供云OS系统和优酷的内容支持。根据阿里数娱的数据,过去两年里采用阿里云OS的互联网电视销量已经超过1000万台,如果加上采用优酷内容和CIBN客户端的电视,出货量将近2000万。

而腾讯方面,企鹅TV是腾讯推出的用于互联网电视和智能机顶盒的整体软件解决方案,有盒子内置和独立APP下载两种模式,其中包括很多机顶盒应用市场中常见的“CIBN影视”、“云视听极光”、“云视听·泰捷”等APP。这一系列APP还内置了TCL、长虹、创维、海信、飞利浦、微鲸、康佳等主流品牌,并捆绑泰捷、创维、海美迪、天敏等机顶盒产品。

这些动作的背后,或许是腾讯和阿里看中了互联网电视仍然存在的巨大的增量前景。根据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互联网电视研究报告》,近几年每年整体电视市场销售量在4000-5000万台,2016年互联网电视的渗透率突破85%,而在2012年的时候,这个数字仅仅是38%。

而到2016年,中国互联网电视的保有量将突破1.3亿元,艾瑞咨询认为,未来3-5年,中国市场还可能迎来一波电视换机高峰期,互联网电视普及率将进一步提升,“随着设备的普及,互联网电视整体生态层面的收入和广告收入都会得到快速提升。”

微信截图_20170707161135.png

而腾讯和阿里的押宝,似乎也已开始迎来收获。如阿里财团2017财年第一季财报,已经率先单列出数字媒体及娱乐业务,该业务实现收入31.35亿元,同比上升286%。

目前,互联网电视市场表面上看仍然是终端企业在互相厮杀,背后却是内容提供和系统运营的争夺。不造电视的腾讯和阿里,可能才是笑到最后的角色。

目前看来,虽然终端企业仍在电视市场互相厮杀,实际上背后却是内容提供和系统运营的争夺,不造电视的腾讯和阿里,可能才是笑到最后的角色。

关于时代财经

本站所刊登的时代财经及时代财经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时代财经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