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APP
企业第一财经读本

汇源果汁拟让出品牌及渠道,朱新礼换一种方式“转身”?
面对连续亏损,股价大幅缩水,年报频频延期,昔日的“果汁大王”汇源正在寻找新出路。
4月26日,汇源果汁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全资附属公司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与天地壹号饮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地壹号)、广州和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合作框架协议,拟成立合资企业,以拓展果汁饮料市场。
根据该框架协议,汇源果汁以资产出资的方式向潜在合资公司出资24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持股40%,资产中包括“汇源”的注册商标;天地壹号及广州和智以现金出资方式注入36亿元,持有合资企业60%的权益。
承受着高达百亿的债务压力,且面临着退市危机汇源果汁在寻求新的出路。
成立合资公司
根据签订的框架协议,合资企业成立后,会以30亿元的代价向汇源购买开展果汁饮料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产、股权和渠道。同时,汇源向合资企业提供果浆、浓缩果汁及代加工生产服务。
“将自己的品牌与销售渠道卖掉,这意味着汇源果汁的定位从品牌果汁的运营商变成了果汁原料的提供商,集中做上游产业链,不再负担市场销售的压力,特别是资金方面的投入。”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对时代财经表示。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时代财经表示:“商标是汇源果汁的核心资产,天地壹号看中了汇源的品牌价值。”资料显示,天地壹号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醋饮料及其他饮料的股份制企业,其主打产品为苹果醋饮料、果汁等。
沈萌认为:“对于天地壹号而言,这样的交易能使它通过合资公司利用汇源的品牌影响力和全国销售渠道,进一步推广苹果醋产品,甚至根据市场的反馈,借助汇源的品牌推出新品。汇源果汁将品牌以及渠道进行转让,则是为了缓解资金压力。”
汇源果汁的公告中也提到,通过与潜在合资公司之间现金交易和长期合作,能为公司带来持续的现金流,使公司现金状况得以改善,并缓和其债务状况。
债台高筑
“缺钱”,是汇源果汁长期以来的痛点。
汇源果汁自2018年4月3日开始停牌至今,引发此次停牌的是一笔42.75亿元的违规贷款。彼时,在没有股东批准的情况下,汇源果汁将这笔贷款借给了关联公司,从而遭遇交易所停牌,并被责令内部调查。
实际上当时的汇源已是债台高筑,根据2017年中报披露,公司的债务已高达115亿人民币,净负债率已大幅上升到82.5%,与2016年底相比,上涨近20个百分点。
此外,Wind数据显示,2019年年内,汇源果汁还有将近40亿人民币的债务到期。这对汇源果汁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压力。
随着合资公司的成立,汇源果汁将销售渠道以30亿元的价格卖给合资公司。“汇源的资金链之前已很紧张,而且自己的募集资金也没有见效。所以它将耗费大的业务以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进行转让,通过交易的资金去维持公司的经营。”沈萌说道。
再次卖身?
汇源果汁董事长朱新礼此次将品牌、市场渠道转让以换取资金,似乎是在为汇源谋求新的出路。
早在2008年,他就决定将亲手养了16年的“儿子”——汇源果汁卖给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则计划以总价约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所有股份。如果收购成功,按照当时朱新礼个人拥有汇源公司42%的股份计算,他将进账约74亿港元。
然而2009年3月,商务部依据《反垄断法》叫停了该收购案。但是此之前,汇源果汁已应可口可乐的要求,将其销售渠道全部裁撤,并大幅度裁撤销售人员,销售人员从3926人减少到仅剩1160人。在收购被叫停后,公司销售业绩陷入萎靡。财报显示,从2011年开始,汇源果汁扣非净利润连续6年为负。另一方面,公司的负债从2014年开始就逐年上升。2014年-2017年上半年,汇源果汁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8.14%、42.37%、48.86%、52.23%。
如今汇源负债高达115亿元,据界面报道,在此次公布成立合资公司之前,有传言称汇源曾寻求伊利洽谈收购未果。最终,汇源果汁选择了“委身”天地壹号,将品牌注入合资公司,这也意味着“汇源”这一商标品牌要易主。
沈萌表示:“如果合资公司的控股权被天地壹号掌控,那么‘汇源’这个品牌未来就会由合资公司或者天地壹号掌握。不过,定位果汁原浆供应商的汇源,不再负责产品销售,维持这个品牌的意义也不大。”
即是说,除了不再掌握汇源的销售渠道外,朱新礼也失去了“汇源”品牌的控制权。沈萌进一步指出:“自十年前可口可乐想要收购汇源果汁,朱新礼就已想退出。但随着企业竞争力的变弱以及债务缠身,目前汇源果汁很难找到接手方。所以朱新礼只能先将一些有价值的资产进行‘变卖’,以保障公司能够继续生存下去。”
不过,该项合作还存在不确定性。汇源公告提到,截至公告日正式的条款以及条件尚未确定,潜在合资伙伴与汇源也并未就此达成任何确实协议。
时代财经就“卖身”、“品牌易主”等相关问题向汇源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仍未得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