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APP
时代财经APP

立即扫码下载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微信

立即扫码关注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APP

企业第一财经读本

时代财经APP

这只涨238万倍才能回本的“千股之王” 世茂主席又投了6.7亿

作者:时代财经 2017-02-08 14:04

世茂集团主席许荣茂开年的“第一单”并没有花在主业房地产上,他将合约6.7亿元用于了增持去年战略入股的香港上市企业——民信金控。

港交所权益披露公告显示,许荣茂在2月1日以每股0.13港元的价格合计增持民信金控5,841,302,200股,总代价约7.6亿港元(相当于人民币6.7亿元)。增持完成后,许荣茂共持有民信金控21.97%的权益。

在现时民信金控的股东构成中,联席主席、非执董唐登持股29.89%,位列大股东,世茂集团主席许荣茂次之。

于两大股东相继增持之后,香港裕煌国际有限公司、Power Partners GP Limited、Victory China Group Limited以及Chelsea Securities Limited、分别于2月2日和3日完成清仓,合计卖出的股份约125.03亿股。

民信金控在香港资本市场素有“老千股鼻祖”、“千王之王”的称号。在香港现有的股票市场制度中,一般认为在不违背法律的前提下,一个没有正经业务的上市公司通过不断增发或配股等方式圈钱,便可称之为“老千股”。

而民信金控从1999年港交所有电子记录以来就进行了四次更名,业务也多次转变。其最初的公司名为华汇控股,1999年7月更名中联控股,1999年11月更名互联控股,到2005年6月再度更名威利国际,及至2015年7月,再次改为民信金控。

更为投资者诟病的并非民信金控这十来年间令人捉摸不透的“嬗变”,打着价值投资的旗号,让投资者掉入陷阱,使其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千王之王”。

公开资料显示,从1999年至今,民信金控为了提升股价,前后共进行了7次合股,分别为2合1、5合1、50合1、25合1、10合1、5合1、10合1。有好事者算过这样一道“算术题”,假如某投资者在1999年买入该公司625万股股票,到如今就仅剩下了1股。

这家公司在1999年合股前的股价为0.05港元/股,买入625万股股票的代价为31.25万港元,而截至2月7日港交所收市时,民信金控的股价为0.131港元/股,这也意味着要等民信金控上涨238万倍才能回本。

虽然这是一道假设题,但民信金控前身让投资者亏损已是名声在外。不过,许荣茂对民信金控投出信任票无疑是跟后者近两年锚定的战略蓝图有关。

在2015年11月收购国浩证券后,民信金控给自己的定位是多元化的环球金融平台,其目标除了继续积极推动现有的证券期货交易业务、投资和企业融资顾问业务及放债业务外,还将拓展私募基金、直接投资、财富及资产管理等金融业务。

eab6ef1c1f4f9b81b4e3a96092c4c0af.jpeg

民信金控现任行政总裁高宝明及执董郑达祖亦是看重上述发展前景才于去年9月8日入职掌帅,两人均在金融及投行公司担任过要职。

许荣茂是在去年9月民信金控管理层换帅后战略入股,彼时其以7.37亿港元拿下16.7%的权益,成为二股东,许荣茂之女许薇薇也是在此时被委任为民信金控非执行董事。

作为双方达成的共识,民信金控将通过收购合并以及自身发展壮大,成为金融控股公司。而民信金控的金融版图已经在借助实体投资的落地迈开步伐。在去年10月,民信金控以2.8亿港元收购了香港生殖医学机构宝德医务和胜利辅助生育所。紧随其后,又拿下了珠海爱婴岛。

这些围绕“小孩”的生意看似与金融版图并无关联,但却是民信金控“以金融辅助实业,以实业驱动金融发展”的联动机制的真实写照。

高宝明曾透露,民信金控将专注于母、婴、童相关的产业投资,特别是医疗服务行业。凭借管理层在投资银行及私募投资业务的专业知识以及公司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能力,同步计划为医学保健行业量身打造相关金融产品及服务,并且建立专注于投资该领域的私募基金。

基于此,民信金控与世茂的协同也不再局限于股权层面,其还将延伸至金融服务和医疗服务等领域,探索和世茂集团旗下的物业管理业务紧密合作,开展金融和医疗等增值业务。

许荣茂为了给世茂注入金融基因也是不遗余力。在过去的几年间,世茂曾联合发起成立互联网小贷、寿险、财险等公司,也一度想入股申银万国来获得证券牌照。但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与乐视等合资成立新沃财险一事因股东意见相左在近期宣告流产,入股申银万国也早在2014年受挫。

作局民信金控这只港府“老千股”,许荣茂的金融恒心依旧,但两家企业之间的“化学反应”恐怕仍然是一道有关时间的算术题。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编辑:严友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