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APP
时代财经APP

立即扫码下载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微信

立即扫码关注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APP

企业第一财经读本

时代财经APP

三季报净利猛增46%!三一重工内外共振开启新一轮增长,龙头归来正当时

作者:郝文然 2025-11-06 18:04

三一重工盈利能力领跑行业,运营质量提升。

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郝文然

编辑|韩迅


重型机械行业进入复苏周期,三一重工(600031.SH)交出了一份惊艳的三季报答卷。

2025年三季报显示,三一重工前三季度营业收入661.04亿元,同比增长13.27%;归母净利润71.3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6.58%;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19.19亿元,同比增长48.18%,增长呈加速态势。

出色的业绩源自多因素共同驱动,工程机械行业国内外需求共振复苏带来了行业β,而三一重工多年来持续精进运营质量,布局电动化、国际化、智能化并取得成果,则是公司α的体现。

内外需共振新一轮重型机械增长周期已悄然开启

挖掘机和起重机是三一重工的前两大核心业务,为该公司贡献六成收入。两个行业2025年均有不错增长,为该公司业绩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挖掘机主要制造企业统计,2025年1—9月共销售挖掘机174039台,同比增长18.1%;其中国内销量89877台,同比增长21.5%;出口84162台,同比增长14.6%。

同时,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履带起重机主要制造企业统计,2025年1—9月共销售履带起重机2365台,同比增长18.2%;其中国内销量754台,同比增长18.4%;出口1611台,同比增长18.1%。

国内需求回暖,主要受益于存量设备进入更新周期。上一轮挖机上行周期为2015-2023年,按照挖机平均8~10年使用寿命计算,当前正处于存量设备的集中更换期。

另一方面,国家重大工程的启动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量前景。今年7月,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该项目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机构预测工程机械投资占比为10%~15%,采购规模将达到1200亿~1800亿元。

东吴证券预测,以7年工期来算,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站每年新增设备空间150亿~200亿元。市场普遍预期,作为行业龙头,三一重工有望在这一项目占据可观份额。

与此同时,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三一重工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

2025年上半年,三一重工海外收入达263.02亿元,同比增长11.72%,海外收入占比已高达60.26%,国际化战略成效显著。

从区域表现看,亚澳区域实现营收114.55亿元,同比增长16.3%,仍是三一重工的第一大海外市场;非洲区域增长势头最为迅猛,收入36.3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0.48%;欧洲区域和美洲区域分别实现收入61.52亿元和50.65亿元,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2025年9月,小、中、大出口销量同比增速分别为29%、2%、94%。华泰证券研报分析称,大挖出口景气度高企,一方面体现出海外矿用设备的旺盛需求,印尼、非洲等地区需求保持高景气,同时欧洲基建、能源建设需求或开始释放,如2025年3月德国议会通过了5000亿欧元的财政刺激法案。

盈利能力领跑行业,运营质量提升

三一重工三季报的最大亮点在于归母净利润增速(46.58%)远超营收增速(13.27%),显示出该公司在成本控制与盈利能力上的显著提升。

从利润率来看,今年前三季度三一重工毛利率为27.6%,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净利率达到11.0%,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

横向对比同行的三季报数据,徐工机械(000425.SZ)净利率为7.8%,柳工(000528.SZ)净利率为4.9%,中联重科净利率(000157.SZ)为11.0%,三一重工的盈利能力处于领先水平。

费用管控成效显著是利润提升的关键因素。2025年前三季度,三一重工期间费用率(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合计占营收比重)为8.76%,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三一重工的资源在向销售侧倾斜。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销售费用45.12亿元,同比增长15.7%,而研发费用33.86亿元,同比下降12.1%。

三一重工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还提升了运营质量。第三季度该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和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108.5天和116.2天,同比分别减少9.1天和14.7天,显示该公司账期和产品销售周期均有缩短,下游市场活跃。

与业绩相匹配的,三一重工现金流状况持续优化,前三季度该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145.47亿元,同比增长17.55%,净现比(经营现金流净额/净利润)保持在2左右。这表明该公司利润含金量较高,并非通过激进的信用政策换取短期销售增长,而是实打实收到了客户货款。

不过,财报也反映出一些潜在风险,主要是三一重工前三季度短期借款达到71.1亿元,同比激增75%,短期偿付压力有一定增大。

拉动增长的三驾马车:电动化、国际化、智能化

电动化已成为三一重工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

2024年三一重工实现新能源产品收入40.3亿元,同比增长23%,电动搅拌车、电动挖掘机、电动起重机、电动泵车市占率均居行业前列。

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持续提升新能源产品覆盖度,总计完成30多款新能源产品上市,进一步巩固了在电动化领域的领先地位。

另一方面三一重工的国际化布局起步较早。2002年该公司成为首批从事出口业务的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之一,2012年收购了德国混凝土泵车龙头普茨迈斯特。

目前,三一重工在印尼、美国均有产能布局,且印尼二期工厂、南非工厂正在有序建设之中,已经从“产品出海”迈向“产能出海”。

近期,三一重工又在资本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2025年10月28日,三一重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功募集资金约134亿港元,未来将用于完善海外销售网络及生产体系。

根据官方披露,募集资金计划中,45%将投入全球销售网络建设,25%用于研发创新,20%用于海外制造能力提升。

这意味着三一重工将在国际业务上再投入约87.1亿港元(约合人民币79.8亿元),体现了该公司对海外市场的重视。

三一重工的智能化转型同样取得了积极进展。三一机器人在2025年10月举行的全球新品发布会上,推出了F7系列等电动叉车新品,在发布会期间,全球经销商签约金额累计近3亿元,订单台量突破2000台。

总结

三一重工在三季报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既来源于工程机械行业复苏带来的机会,更得益于其自身通过电动化、智能化技术突破构筑了差异化优势。尤为关键的是,该公司通过海外市场的成功开拓,优化了收入结构,降低了对国内单一市场依赖的风险,长远来看,弱化了自身的“强周期”属性,展现出更稳健的成长特质,凸显了龙头价值。

从估值角度看,三一重工当前23.98倍的滚动市盈率处于近十年48%的分位点,看似平衡,却也可能已经来到一个关键分歧点。随着公司盈利质量持续改善、全球化布局不断深化,其估值中枢有望获得有力支撑,市场对其的评价体系或许正在悄然重塑。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供时代商业研究院客户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但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报告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该等观点、建议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围内,与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关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之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权。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时代商业研究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文章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 编辑:时代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