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APP
时代财经APP

立即扫码下载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微信

立即扫码关注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APP

企业第一财经读本

时代财经APP

金融科技成服务普惠核心力量,厦门国际银行零售数字信贷规模超500亿

作者:兰烁 2022-09-22 11:11

作为首家在港澳拥有全功能附属商业银行的城商行,厦门国际银行走在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的路上。

WechatIMG93.jpeg(来源:厦门国际银行官网)

根据A股42家上市银行公布的2022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7.5%,不过增速较一季度的8.6%放缓1.1个百分点。

银行业整体盈利承压的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由之路,而金融科技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受益于银行业持牌经营的合规性和监管的体系性,其广泛的客户资源和业务范围为金融科技的应用提供了优质土壤,因此相较于其他金融机构,应用方面银行更能发挥金融科技的优势。

近年来,六大国有行和股份行纷纷都加大对金融科技业务的投入,主要用于核心系统转型和数据中台建设,逐步将科技融入银行业务。

头豹研究院在报告中分析称,银行采取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有几点核心优势,如通过大数据精准定位个人客户与小微企业客户,降低营销成本;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开发反洗钱工具,提高监管时效性,以及发挥区块链在改善征信体系方面的作用等。

作为首家在港澳拥有全功能附属商业银行的城市商业银行,厦门国际银行走在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的路上。官网信息显示,2022年上半年该行金融科技总体投入约1.9亿元,截至今年8月末,厦门国际银行科技条线近470人,占境内机构总人数比例接近10%。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如何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实现数字化纵深转型?这一过程中银行具备哪些优势?又将对本身的业务结构产生哪些影响?

近日,时代财经专访了厦门国际银行信息副总监张宏,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以下是采访实录:

金融科技成服务普惠核心力量

时代财经:近年来,商业银行通过持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今年厦门国际银行在这方面的总体投入、人才引进方面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

张宏:2022年上半年,厦门国际银行在金融科技总体投入约1.9亿元。截至8月末,行内科技条线近470人,占境内机构总人数近10%。厦门国际银行的科技人员占比与科技投入占营收比例在同业中均处于较好水平。

厦门国际银行十分重视对复合型人才以及专业领军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持续引进数据治理、架构设计、模型算法、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专业领域的科技人才。

另一方面,厦门国际银行重点引进头部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及科技公司、有丰富金融科技项目经验的专业人才。通过行业论坛、高级技术研讨班/讲座(如参加金融科技师培训认证)等各类培训,提升金融科技人才的专业素养。比如2021年,行内组织数十名科技条线和业务条线的管理人员参加中国银行业金融科技师(中级)培训,并全部通过考核获得金融科技师(中级)资格证书。

同时,我们也鼓励跨条线提拔创新型与复合型科技人才,通过内部人才流动通道,为科技人才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源源不断为各条线数字化建设输送人才。

时代财经:目前各大银行广泛应用金融科技手段赋能,对于公司哪些业务影响较大?在零售业务层面产生了哪些协同效应?

张宏:金融科技成为厦门国际银行对公获客、服务普惠和实现分散化的核心力量,对银行业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数字信贷化。公司数字化贷款笔均投放88万,今年上半年公司数字化业务带动新增客户数2953户,占公司端新增客户数的约86%,截至今年6月底,厦门国际银行零售数字信贷规模已超500亿元,零售数字信贷已成为行内业务主要增长点。

二是推出创新金融产品。通过数字化转型,不断创新服务实体的新途径、新模式。如围绕工程类招投标小微企业,厦门国际银行推出信e融、e投标、建工易贷等综合性金融服务,围绕供应链创新推出链e融、产e融、数e融等新型供应链金融服务产品。

三是推进智慧风控与智慧营销的融合与迭代升级。比如智慧风控方面,持续强化行内外数据在反洗钱、反欺诈、授信准入、贷后行为预警等风控领域场景应用,上线了近20个自主研发的智能风控模型服务于零售与普惠小微业务。

时代财经:数字化转型是近年银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厦门国际银行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哪些宝贵经验?

张宏:通过科技创新重塑金融模式,加快构建智慧、开放的运营体系,厦门国际银行已经逐步探索形成中小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路径。

一是打造支撑数字化转型的敏捷开放创新组织,以“系统化”打造数字化基础设施、以“信息化”盘活数据资产、以“智能化”革新金融产品服务、以“开放化”构建合作生态,通过数字化转型赋能经营管理提质增效,强化金融风险防范能力,实现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二是聚焦“数据+AI+云计算”,打造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高效支持业务发展的新技术平台,培养数智化核心基础技术能力,夯实网络安全智慧运维保障,为业务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三是通过智慧金融科技应用,全面驱动零售普惠数字化转型提速增效,触达以往传统银行无法服务的小额、高频长尾客户,主要体现在数字信贷方面。截至2021年,厦门国际银行零售数字信贷增量占全行贷款增量约66%,零售数字信贷收入占零售条线营收约67%。

实现短期利益和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平衡

时代财经: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越发普及,银行如何把握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与短期收益之间的平衡?

张宏:数字化转型需要解决短期利益和长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平衡问题。对科技的投入必然影响短期的收益,但这却是一个必需且长期坚持的过程。

为不断增强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力,持续提升科技投入产出效益水平,厦门国际银行建立科技项目投入产出成效的回溯和评价机制,旨在围绕科技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进行持续跟踪检视,在立项和采购阶段论证、明确科技项目的预期成效。

在此过程中,我们通过积极布局金融科技知识产权,加强自身技术沉淀。比如今年以来,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共获得5个发明专利、累计55个软件著作权。

人工智能技术对于银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银行业的应用方兴未艾,人工智能技术本身也在不断的发展当中,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厦门国际银行始终将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作为金融科技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引擎,做好长中短期投入的安排。比如在2019年,厦门国际银行成立了专门的人工智能与模型开发团队,并设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有效提升了银行的“数智化”水平。

区块链技术应用上,厦门国际银行通过引入业界成熟的平台产品,以创新项目的试点,打造一套集应用开发和可视化运维的区块链基础技术平台。近年来,行内已陆续落地投产多个区块链场景应用,包括在公益慈善、供应链金融和跨境金融等方面积极推进服务创新。

时代财经:8月19日,厦门国际银行在官网发布了基于中小微企业的绿色信贷服务的《金融科技创新应用说明书》,绿色金融是近两年产业发展的关键词之一,这将为银行带来哪些拓展和提升?

张宏:这份《金融科技创新应用说明书》是厦门国际银行积极响应央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创新应用试点政策,报送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的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中小微企业绿色信贷服务”。

总体来说,这是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生物识别、光学字符识别(OCR)、数字证书等技术,搭建中小微企业绿色信贷服务平台,实现对绿色企业的自动识别。具体来说,银行通过构建涵盖贷前、贷中、贷后的全流程信贷风控模型,进一步优化了业务流程、缩短了业务办理时间,同时客户服务体验也得到了提升,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精准的绿色信贷服务。

推动科技创新,主要体现在经营管理及数字生态两大方面。

一是以数字化赋能经营管理智慧升级和提质增效,通过嵌入智慧化手段提升银行业务和管理各领域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打造智慧风控、智慧运营和智慧决策体系建设。

二是依托金融科技建设数字化生态,创新普惠金融及服务实体产品服务。比如厦门国际银行打造了“Hello!梦想+”普惠金融品牌和“国行e家”公司金融数字化等品牌产品,以数字化生态模式引领业务转型。

时代财经:厦门国际银行自成立以来,便形成“以内地为主体、以港澳为两翼”的战略布局,粤港澳大湾区相关政策引领下,为公司带来哪些新的机遇?

张宏:“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大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相关政策引领为厦门国际银行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首先体现在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上,厦门国际银行本身是一面华侨金融旗帜,通过联动港澳附属机构,持续强化与东盟国家的联系,并推动集友银行在东盟国家研究设立分支机构,深度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二是发挥金融纽带作用,联动闽港粤澳合作共赢。厦门国际银行积极践行闽澳“并船出海”战略合作方案,持续参与闽澳金融合作创新,推动闽籍企业赴澳发债融资,加大对在港在澳闽籍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助力香港科创产业发展和澳门产业适度多元发展。

三是以金融科技为源动力,加速数字化线上化转型。在政府各部门针对“双循环”的有关政策中,常能看到“数字化”“线上化”“科技化”等相关字眼,厦门国际银行将以金融科技和业务创新为驱动,用数字思维重塑业务和服务流程,将数字化贯穿到国际化发展的进程当中。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编辑:高秋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