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APP
企业第一财经读本

全面禁酒:公务员有了躲酒借口 但白酒产业还好吗?
公务员禁酒问题再次走入大众的视线。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2013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中,要求工作餐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此后,相关地方也大多明确禁止在工作日午间饮酒。全面禁酒释放出什么信号?白酒产业是否受到波及呢?
近期,全国省、市、县不同层级的地方政府都加大对违规饮酒的查处力度,出台了升级版的“禁酒令”。明确除外事接待和招商引资等活动外,省内公务活动无论午餐晚餐,均不得有酒水出现。
然而,违规喝酒,甚至因为公务接待喝酒致死的事例却比比皆是,层出不穷。2012年,江西吉安市行政办公室主任尹飞宇因公务喝酒致死;2014年,四川宜宾市林业局检查组人员谭某,陪领导喝了4碗白酒后,送医抢救无效死亡。
这样的情形,不禁让人联想起1920年美国全国展开的“禁酒令”,其势之浩荡,其社会影响之严重,让人心惊,中国的“禁酒令”,会重蹈覆辙吗?
为什么要实行“禁酒令”?
在中国,大吃大喝着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喝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关键的人喝满意”这样的“真理”,通行于饭桌酒桌之上。 “以前上级部门检查指导,中午、晚上都得接待、喝酒,有时同时得陪好几桌,身体受不了也得硬着头皮喝。”吉林长春市以为乡镇党委书记说,这样喝酒的日子已经成了公务员们的生活常态。
然而,中国也有一句老话,叫做“喝酒误事”。
2016年3月11日,有网友在网上发帖和上传视频,反映西安市碑林区张家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工作人员,上班饮酒,刁难并辱骂举报人。视频中,那位公务员自称喝了酒,对举报人态度恶劣,称“你再来告状我就打你,听见没!”“滚出去!滚!你来了几回了,有毛病!就给我们找麻烦。”。
2015年4月,在全国两会闭幕后的第二天,安徽五龙镇党委书记、镇长、纪委书记等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喝酒吃肉摆起“龙门阵”,最终竟导致一位村干部醉酒死亡。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公务员在工作日喝酒,不仅容易因过饮影响身体健康,更是为党政党风带来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因此,为了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中共中央政治局在2012年12月4日召开会议,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带至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在会议上,提出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此后,各个地方政府逐渐出台各项政策,其中“禁酒令”尤为引人注意。
中国版“禁酒令”VS美国版“禁酒令”
“禁酒令”实施后,确实得到众多公务员支持。黑龙江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崔永洪表示,当地原来有“无酒不说话、无酒不办事”的陋习,因为喝酒,曾出过很多问题,损害了党员干部形象。而现在,即使有人提出喝酒,其他人也会提醒“规定不让”,公务员接待负担明显轻多了。可见,“禁酒令”的实行,确实有积极的一方面。
近期,升级版“禁酒令”出台,规定公务员无论午餐还是晚餐,只要属于公务活动或接待,就不能饮酒。这样的“升级”,不禁让人担心起,“禁酒令”是否会重蹈美国的覆辙,走上物极必反的道路。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美国通过的“禁酒法案”,根据这项法律规定,凡是制造、售卖乃至于运输酒精含量超过0.5%以上的饮料皆属违法。
美国禁酒令出发点本是为了保护妇女权益,以免受家庭暴力困扰。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时的美国,禁酒令非但没有真正的“禁酒“,反而造成私酒泛滥。它提供了有组织犯罪的获利机会,非法贩酒所带来的高利润造成了酒品黑市的繁荣,因为执法官员的腐败,敲诈勒索行为也逐渐盛行,烈酒的走私利润较高使得烈酒反而更为流行。这一轰轰烈烈的美国禁酒法案,也在1933年被废止。
反观中国,即使政府明确禁止在工作日午餐时禁酒,但是某些爱酒的公务员们却能“各显神通”,有壮着胆子顶风喝酒的,躲进隐蔽场所喝的,也有自购酒水放开喝的。
据各地纪检系统数据显示,2015年公职人员饮酒致人死亡事件有25起,涉及9个省份,其中湖南省纪委在今年2月份,一次通报4起饮酒致人非正常死亡典型问题。中央纪委官网通报显示,安徽省泗县农机局曾在不到7个月时间内,就发生两起饮酒致人死亡事件。
中国“禁酒令”升级后,是否也会重蹈美国的覆辙?中国的白酒业呢?
“禁酒令”升级,白酒再逢寒冬?
禁酒令对美国酿酒产业有显著的影响,禁酒令结束后,之前的酿酒厂大约只有一半重新开始营业,许多小型的酿酒厂就此永久倒闭。这让人联想到了中国高端白酒市场正在面临的尴尬境遇。
白酒原本是中国酒桌的第一饮用属性,只要有酒桌酒宴,有白酒,就首选白酒,但是随着全国范围的大面积公务禁酒,属于白酒的酒桌第一属性正在被弱化。4年前,中央推出“八项规定”之初,还有行业分析师及酒类专家表态,政府对高端白酒的采购仅占行业一小部分,对白酒行业影响不大。然而事实是,高档白酒的春天已过,白酒的暴利时代也将慢慢结束。2013年4月23日,洋河公布了2012年年报和2013年一季度报。这家以高增长著称的白酒公司,2012年四季度增速仅仅达到20.01%;到2013年一季度,这一数字更下滑至6.53%,也是自上市以来单季度最低增幅。此外,五粮液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0.12%,贵州茅台同比增长21.1%,虽然从数据上来说,依然有所增长,但是相比于2011年及2012年动辄超过50%的净利润增长率来说,白酒的市场的确在收缩。
据调查,禁酒对于白酒业的影响其实在12、13年的时候就已经影响过了,到现在之前,白酒正处于恢复期。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即使“禁酒令”再次升级,对于白酒业的影响也不会太大,因为一方面白酒处于低谷已经很多年,另一方面,白酒业正转战大众市场。但至于白酒业之后究竟何去何从,还是要看企业是否可以成功转型。
全面禁酒的背后
中国的酒桌文化源远流长,绝非一朝一夕可改。更重要的是,酒桌已成为官员们沟通感情、行使职权的“灰色地带”。酒早已超脱“饮品”的范畴,被赋予了许多不该其承担的角色;饭桌也变成了许多公共议题的讨论所。
美国的禁酒令发展到后期,变得越来越荒唐。非但造成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喝品质低劣的私酿酒进了医院,或者成为犯罪组织的诱因,更让人无奈的是,明明想要控制贪腐,却导致官员之间权力泛滥。
由此看来,多地政府纷纷升级“禁酒令”的背后,也许更多的是为了响应“从严治党”,从而减少甚至杜绝在酒桌上官商勾结、拉票贿选等影响党内政治生态的事情发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正式设立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开启了管党治党新征程,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高度重视巡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尤其要加强对换届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对拉票贿选、说情打招呼、买官卖官、官商勾结、资本操纵等违纪违法行为.
“经过执行八项规定与反‘四风’,大吃大喝等现象明显好转。”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说,然而“酒桌上好办事”长期形成的积弊具有一定惯性,若不持续监督,公款吃喝极易“死灰复燃”。汪玉凯等专家建议,应进一步强化预算对政府部门的硬约束,科学合理安排公款支出等制度保障。除此之外,更需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强化政治纪律,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