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APP
时代财经APP

立即扫码下载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微信

立即扫码关注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APP

企业第一财经读本

时代财经APP

日赚1.8亿,华为收入增速创10年新低,研发投入已超7200亿

作者:王亮 2021-03-31 21:56

华为希望各国政府,特别是政治领袖们,帮助全球产业链恢复健康,强化全球化合作。

210331-1.jpg图片来源:华为

3月31日下午,华为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8914亿元,同比增长3.8%;净利润646亿元,同比增长3.2%;经营活动现金流352亿元,同比下降61.5%。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表示,2020年华为经营稳健,财务结果符合预期。

华为有三大主营业务。其中,华为企业业务快速增长,实现营收1003亿元,同比增长23%;运营商业务保持稳定,实现营收3026亿元,同比增长0.2%。华为表示,疫情期间,华为助力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个运营商网络稳定运行,满足了人们在社交隔离期间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和在线购买生活物资的需求。

另外,消费者业务板块由于芯片供应短缺,增幅放缓,实现营收4829亿元,同比增长3.3%。

分区域来看,中国区业务是唯一同比增长的地区,占集团总营收的65%以上。而在海外,受疫情及供应影响,收入皆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其中,中国区同比增长达15.4%,至5849亿元,亚太地区收入同比下降8.7%,至644亿元;欧洲、中东和非洲的收入同比下降12.2%,至1808亿元;美洲收入同比下降24.5%,至396亿元。

相比2019年全球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1%,2020年华为的营收增速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都出现下滑。

在年报新闻发布会上,针对2020年利润率下降的情况,华为副CFO史延丽称,华为不是追求高利润率的公司,一直加强面向未来的研发。年报显示,2020年华为的研发投入再创新高,达到1419亿元人民币,占全年收入的15.9%,相比去年提升了0.6%。至此,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7200亿元。

史延丽还提到,鉴于去年疫情的特殊情况,公司在物流、管理、交付上的成本有所增加。未来华为会提升内部效率,用数字化降低运营成本。

整体上,华为的收入小有增长。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胡厚崑称,去年华为在内外压力下取得小幅增长,自己的努力是一个方面,比如积极地采取措施,另外是依然坚持技术创新的投入。“华为抓住了几个关键性的机会,第一是产业维度,疫情促进了运营商业务的稳定;第二是企业业务、政企业务的增长可以抵消掉手机业务的下滑;第三是区域维度上,中国市场成绩亮眼”。

华为企业业务中的云业务收入增长最快,达168%。胡厚崑表示,疫情加速了企业数字化进程。随着疫情的发展,企业上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年报显示,华为云已上线220多个云服务、210多个解决方案,在全球累计获得80多个权威安全认证,发展19000+合作伙伴,汇聚160万开发者,云市场上架应用4000+个。

谈到华为的业务战略,胡厚崑说,华为业务战略大方向没有改变,依然聚焦ICT基础设施和消费体验,致力于为消费者打造全场景数字化体验。并且,华为未来的消费者业务还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未来要聚焦家居、办公、出行、运动健康和影音娱乐五大高频应用场景。

这五大场景基于华为的三大核心技术:AI、HarmonyOS、HMS。其中,HarmonyOS已吸引超过20家硬件厂商、280家应用厂商共同参与生态建设。下一步,华为计划在手机上推出鸿蒙操作系统。而2020年,HMS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应用生态,2020年年底,全球注册开发者230万,其中国外30万,扩展应用超过12万个。

胡厚崑表示,去年手机业务下滑,但其他硬件销售额实现增长,这更加坚定了未来手机只是消费者业务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全部。目前,由于供应形势还未明朗,手机业务的未来还不确定,但计划中的旗舰机型依然会按照计划推出,未来的几年里,华为依然会在手机领域保持江湖领先者地位。

芯片依然牵扯到华为的命脉。胡厚崑提到,由于受到地缘政治影响,上游的美国供应商受损,华为受损,也损害了下游消费者的利益。过去,华为采购美国供应商的订单一般是100亿-200亿美元,占据主要部分,但现在华为很大一部分订单被其他供应商拿走。非美国供应商面对美国不合理的要求,会设法避开其影响。

胡厚崑说,在这种情况下没有赢家。“华为在这个过程中是受影响比较大的一方,我们也觉得非常不公平。如果政治性的决策会让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受损,是不是应该要被纠正?”

不过,为了应对供应问题,华为此前也做了一些储备。胡厚崑说,满足To B客户需要没有问题,最终全球芯片供应的改善还是取决于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修复情况。

胡厚崑表示,华为公司的定位还是一个ICT系统设备供应商,公司对芯片产业链的依赖依然很强的。他表示,基于全球合作的半导体产业模式依然是未来的主流,将会坚持基于开放合作的创新,另一方面也希望各国政府,特别是政治领袖们,帮助产业链恢复,强化全球化合作。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编辑:史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