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APP
时代财经APP

立即扫码下载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微信

立即扫码关注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APP

企业第一财经读本

时代财经APP

第三波金融危机已在酝酿?余永定:还没有确切迹象

作者:石恩泽 2020-08-01 11:51

第三波金融危机会不会来袭?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是否稳健?美元是否会长期贬值?量化宽松是否只带来副作用?为此,时代财经独家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

近日,关于第三次金融危机的讨论引起广泛关注。

香港行政会议成员、前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于27日接受香港金融学院采访时表示,担心第三波金融危机可能已经正在酝酿当中。“世界各地仍有大量游走的资金,国际资本仍然相当波动、具恶意和庞大,尤其是当美联储和其他央行继续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向经济注入更多资金的时候,这个问题会变得相当严重。”

香港信报还在7月31日的社评中称,第三次金融危机正在酝酿,绝非杞人忧天。文中指出,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环球金融海啸,各自病源至今仍未得到根治。再加上美国天文数字的财政赤字及联邦债务进一步恶化;美元指数近期一直疲软,引发“去美元化”(de-dollarization)的讨论迅速升温,以及投资者“用脚投票”,都在为以美元为核心的货币体系敲响警钟。

此外,近期有香港官员对媒体称,美国法律使银行在与当地官员打交道时更加“谨慎”。毫无疑问,这一言论引起港媒一阵风声鹤唳,唯恐此举是美国政府暗示美资银行对香港金融体系的进一步打压。

作为在1983年参与制定了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人,任志刚回应称,美国兴许会针对个别人士、中资企业,但不会针对政府,因此这将不会对香港的金融体系或机制有任何影响。他对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充满信心,不担心港元与美元挂钩的安排,反而更担心美元大幅下跌。

对于担忧第三波金融危机的言论,以及近期引起广泛热议的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是否稳健、美元是否长期贬值、量化宽松带来的副作用等问题,时代财经记者于7月31日独家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

余永定.png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图片来源:余永定专栏)

“第三次金融危机不必过度解读”

时代财经:对于前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近日提及的第三波金融危机正在酝酿中,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余永定:警惕金融危机的到来这是应该的。“第三次金融危机”是否正在到来很难说,任志刚先生也并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时间判断。而且说“在酝酿中”永远是对的,但我们并不知道金融危机是否会在今年、明年、5年之后或更长时间才会到来。

首先要弄清楚金融危机指的是什么?金融危机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标准和条件,就是有相当数量的、具有系统性、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倒闭,只有这个事情发生,才能说金融危机爆发了。

例如,1998年是大量的亚洲金融机构倒闭,其中泰国是最明显,当地的金融公司基本全都倒闭了;2008年的源头是美国的雷曼兄弟,如果美国救助不及时,那么还会有大量像它这种体量的金融机构会接着倒闭。大批系统性金融机构倒闭或面临倒闭是金融危机的一个基本特点。

今年初美国股市暴跌,当时也很多人称美国金融危机已经发生。但实际上,它并没有发生。美国(当时)只是股市暴跌,而并没有任何重要的金融机构倒闭,所以那不能算是金融危机。要判断会不会出现“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金融危机,就必须要说出,会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机制,甚至是有哪种类型的金融机构会倒闭。如果不能确认这点,是很难作出判断说金融危机就要到来了。任志刚先生之所以这样说,我猜(他)是希望大家提高警惕,没有必要做过度解读。

“长期而言不看好联系汇率制度”

时代财经:对于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你是否也如任志刚所说的那样“充满信心”?(注: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在1983年开始实施的汇率制度,采用7.75-7.85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

余永定:任志刚先生强调了两点,第一是坚持联系汇率制度,有利于加强世界对于香港金融体系的信心、维持对港币的信心,这是完全正确的。因为一旦脱钩,港币就有可能贬值,届时或许会对香港的金融体系造成某种冲击。第二是,他认为美国或许不会攻击联系汇率制度,我觉得对于这个问题,任志刚先生是最有发言权的,他对这个问题是能够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联系汇率制度是否能够长期维持,有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美国和中国香港的经济周期是否吻合?

首先,联系汇率制度的特点,一个是钉住美元,一个是资本自由流动,因此香港想要维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现在香港的货币政策必须跟随美国的货币政策,美方升息香港就得升息,美方降息香港就得降息。

然而,虽然此前中国香港跟美国的经济联系非常紧密,但是以后他们的经济联系会逐渐削弱,相反,香港和大陆的经济联系会越来越接近。在这种情况下,香港的经济周期将越来越多地和大陆的经济周期相吻合,而不一定和美国的经济周期相吻合。

比方说大陆需要降息了,香港也要降息,但这时候美国升息了。此时大量资本就会从中国香港流向美国,那么在联系汇率制度下,尽管香港外汇储备再多,也无法坚持。所以说,联系汇率是否能坚持,短期要看香港的外汇储备是否足够多;长期要看香港的经济周期是否仍然和美国高度重合。基于这个理由,从长期来看,我不看好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

“美元会贬值但持续多久难以判断”

时代财经:对于近期美元贬值,你怎么看待?任志刚此前也提出不担心港元与美元挂钩的安排,反而更担心美元大幅下跌。

余永定:“美元地位不会明天消失”,是他在论证为什么香港需要继续坚持联系汇率制度的一个重要的理由,我认为是对的。

然而,这个论点却与担忧美元贬值似乎有点矛盾。一方面,他强调美元地位不会改变,所以港元钉住美元没问题,另一方面,他又担心美元贬值,那么到底美元地位是强还是不强?我不大清楚他担心美元贬值是指长期趋势,还是短期波动。

最近,美元确实在贬值,但这是短期的。未来在几个季度内会不会持续贬值?这很难说。没有经济学家敢预测3个月后美元会怎么变化。

然而,美元从长期来说会“走软”,这有一定道理,我也是赞成的。因为美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不负责任的政策,实际上是在削弱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美国今天封锁这个明天封锁那个,今天制裁这个明天制裁那个,然后威胁把谁“踢”出美元的结算系统。这样一来,就会使美元的公信力下降。再加上美国“大印钞票”,采取了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赤字也不断增加,所有这些都是不利于美元的强势地位的。

美元贬值这是个长期趋势,不能因为美国采取的量化宽松政策就断言美元会贬值。美国采取量宽政策已经十多年了,在这期间,美元指数一直处于波动之中,但大致还是稳定的。可以说美元长期趋势是“走软”的,但是多长我并不知道。从2008年到现在已经过去12年了,那么美元接下来还要强5年、10年,还是说它明年、后年就不强了?这都有可能。

还有一点比较奇特,美国经济不好的时候,美元往往升值而不是贬值。比如说要发生金融危机了,大家都会把资金往美国调,因为很多投资者要找“避险天堂”,它们要把资产换为美元。从短期来说,美元“避险天堂”的作用并没有完全消失,当然,如果美国的经济迟迟不能恢复,那么这种“避险天堂”的作用可能会消失。所以说长期来讲,美元会贬值的趋势是明显的,但多长我并不知道;从短期来说,还很难做出非常明确的判断。

时代财经:那么美元的“走软”对人民币国际化来说会不会是一个机会呢?

余永定:确实是这样,但是美元会“走软”多久,现在很难说,从长期来讲,应该是一个机会。但是这个机会到底有多大,能不能利用这个机会,那是另外一回事。

不能全盘否定量化宽松

时代财经:近期还有不少学者在批评量化宽松的副作用,例如会引起两级分化严重、资产价格上升等问题,你怎么看?

余永定:确实量化宽松有许多副作用,但是资产价格上升本来就是量化宽松的目的。量化宽松促使资产价格上升,而资产多了就能激发大家花钱消费,从而刺激经济。所以这本来就是量化宽松的目标之一。

至于两极分化方面,其实很难说一定是量化宽松导致了两极分化。首先,量化宽松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低利率、零利率。例如,对于在银行并没有多少存款的人来说,低利率对他们是有好处的;中小企业要从银行借钱,低利率对中小企业是有好处的;对于富人而言,他们存了很多钱、买了很多金融资产,但利息率太低,那么可能就是损失的。这里根本的问题不是两级分化,而是要让资产价格上涨,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另外两级分化的问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来解决。例如通过税率的改革,对特定的人群施行免税、降税,以及对资产提高征税税率等,这些都可以对冲量化宽松对经济两级分化的作用。

从长期来讲,量化宽松对经济的稳定、对一个国家货币的地位等因素肯定是有问题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元长期趋势是会贬值“走软”。但从短期来看,美国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如果没有量化宽松政策,美国经济根本不可能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快速复苏,并坚持了十多年直到现在,才再一次陷入衰退。所以说实行量化宽松量政策,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对于量化宽松本身不能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要肯定量化宽松在短期刺激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它有副作用,它有可能会对经济、对金融体系造成不利的影响。但我们不知道未来会如何,正如凯恩斯所说,长期来看,人都是要死的。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编辑:梁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