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APP
时代财经APP

立即扫码下载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微信

立即扫码关注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APP

企业第一财经读本

时代财经APP

专访星眸生物CEO才源:30岁开始做药,做最好的准备,也做最坏的打算

作者:文若楠 2024-04-11 09:30

一家眼科初创企业是如何穿越寒冬的?

“说来挺不容易的,也挺奇幻的,一步一个脚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3月19日,在Pre-A+轮融资消息公布后,星眸生物创始人、CEO才源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动态。

本轮融资金额达数千万元人民币,由凯风创投领投,合肥市创新投(合肥市高层次人才项目)等机构跟投。融资资金将用于星眸生物开展wAMD(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管线的Ⅰ/Ⅱ期临床试验,推动dAMD(dry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管线的药学、临床前研究和IIT临床实验。

“新的融资到位后,我们会继续推进在研管线,希望能跑出来。”才源在接受时代财经专访时表示,“面对市场竞争,我们仍然相信并且坚持星眸的差异化路线,依托产品突围。”

在资本寒冬持续的当下,从获批第一个IND(新药临床试验)到拿到新一轮融资,星眸生物作为一家初创企业,似乎走得极为顺利。

2019年8月,正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下称“中科大”)攻读博二的才源在导师薛天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神经所仇子龙研究员的支持下创立了星眸生物,致力于眼科疾病基因治疗药物开发和产业化。

创始人是90后,公司成立不到五年,在外界看来,初生牛犊不怕虎是星眸生物身上最显著的标签。不过,新药研发,九死一生。随着在研管线的推进,叠加行业环境骤变,才源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此前,这位国内基因治疗领域最年轻的CEO一度用“坚定的乐观主义者”来形容自己,如今的他对新药开发多了一份敬畏之心,也变得更加谨慎起来。

“要提升确定性,做最好的准备,也会做最坏的打算。”才源告诉时代财经,“乐观的人也可以哭,哭完了接着走,只要方向是对的。”

星眸生物创始人、CEO才源。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从罕见病转道眼科

近年来,基因编辑广为热议,其指的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生物体基因组特定目标进行修饰的过程,高效而精准地实现基因插入、缺失或替换,从而改变其遗传信息和表现型特征。

2015年,才源开始在中科大攻读硕博学位,师从中科大薛天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神经所仇子龙研究员,研究基于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眼科疾病治疗。2019年4月,才源作为第一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发表论文,在CRISPR-Cas9的基础上,创新性引入MS2-RecA复合蛋白系统,开发了新型基因编辑方法——TRED,在小鼠视网膜非分裂感光细胞中实现精准基因修复,让视网膜色素变性(RP)小鼠重获部分视觉功能。

“当时我们推出了一种新的同源重组基因编辑技术,编辑效率很高,在国内外均处于非常领先地位。有这样的技术,又有科研论文成果,接下来就是希望能把它转化出来。这才成就了星眸生物的创立。”才源告诉时代财经。

不过,这个最初的创业方向并未能延续到最后。从科研工作者转身成为创业者后,才源不仅需要考虑研发项目的科学价值,更需要考虑其商业化价值。

根据公开资料,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也称为毯层视网膜变性,是一种进行性、遗传性、营养不良性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视野缺失,夜盲,色素性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电图异常,最终可导致视力下降。2018年,该疾病被收录进《第一批罕见病目录》。

罕见病,意味着适应人群数量相对稀少。“视网膜色素变性(RP)发病率在1/4000,它里面涉及的基因有一百四十种左右,我们关注的PDE6B基因突变型又只占其中的2%,初步计算可能人群数量不到2000人,人群数量太少,市场很有限。”才源对时代财经指出。

在多番权衡下,才源和创始团队将研发方向从罕见病基因编辑调整为眼科大适应症的基因治疗,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基因治疗是其瞄准的重点。

AMD是老年群体常见的致盲眼病,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类型。其中,干性AMD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湿性AMD最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抗新生血管药物玻璃体腔注射,常用药物包括阿柏西普、康柏西普、雷珠单抗,以及罗氏全新一代产品法瑞西单抗。

根据《中华眼底杂志》2023年的研究数据,2040年,全球AMD患者数量预计将达到2.88亿例,我国70岁以上人群AMD的患病率为20.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AMD的患者数量也在持续上升。

XMVA09注射液是星眸生物自主研发的首款基因治疗药物,适应症为湿性AMD。今年3月1日,XMVA09已成功获批IND(新药临床试验),即将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

根据才源介绍,就XMVA09的IIT(由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研究数据来看,目前患者未出现任何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或严重不良事件,这种安全性来自于其低免疫原性的双抗设计,以及新衣壳带来的玻璃体注射的术式,这也是星眸生物在同类产品中做出的技术路线差异。

“尤其是眼内的注射术式牵涉到安全性、可操作性、患者的依从度、商业化门槛等一系列问题,考虑到下腔注射极大的操作难度与相关的大量安全性事件(以Luxturna为例,不良事件达到60%附近),因此星眸生物在衣壳研发上进行发力,开发了玻璃体注射感染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衣壳,在保证药物递送到新生血管灶的同时,保障了术式的安全性。”才源告诉时代财经。

Luxturna系全球首款矫正基因缺陷的基因疗法,于2017年年底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RPE65突变导致的II型Leber's黑朦。

一组数据可以佐证才源的上述说法。XMVA09的IIT研究数据显示,观察期最长的第一例患者用药后已进行一年的临床追踪观察,患者有明显的BCVA(最佳矫正视力)增加,视网膜下积液完全吸收;临床获益最优的一例患者BCVA增加更是都达到了惊人的20个字母,临床获益极为显著。

“年轻未必不好”

才源似乎做什么都比同辈快一步。在中科大求学期间,他在本科第二年便进入实验室开始研究工作,在硕博的第三年就发表了论文;毕业前一年,他在导师鼓励下创业。

“顺风顺水”是业内人士对才源的形容。在外界看来,星眸生物一路走来似乎也是如此,成立不到五年即拿下第一个IND,又在资本寒冬中斩获数千万融资。

个中的艰险,只有才源自己知道。星眸生物成立不久便碰上新冠疫情爆发,公司研发进度一度延缓,与投资人的见面也是困难重重,而且,现在钱更难找了。

“2019年创立初期,经历过一轮生物医药行业的资本热潮。不过这轮热潮转瞬即逝,随着疫情持续冲击等,自2022年年末起逐渐降温,甚至扭转成一股寒气。”才源对时代财经坦言。

在感受行业形势发生转变时,才源也在变化中逐步调整星眸生物的策略。他和团队主动调整了研发重心,以确定性更高的管线优先,将风险偏高的探索性、创造性管线排在后面,明确湿性黄斑变性XMVA09和干性黄斑变性XMDC029的拳头地位,并以此发力推进。

“作为一家初创企业,当下的资本寒冬对我们资金方面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能明显感受到现下投资人出手的频率在降低,越来越谨慎了。”才源告诉时代财经,“从星眸生物方面来说,面对行业寒冬,资源紧张,我们希望好钢用在刀刃上,在研发管线上有所侧重。终归一点,仍然要用亮眼的品种和临床数据说话,只要品种够好,迟早会被看到。”

虽然仅成立不到5年,但在才源的带领下,年轻的星眸生物一直对市场保持着相对敏锐的洞察力。在才源看来,年轻虽有短板,但也可以是一种优势。

“相比于一些有大药企背景出身的创业者来说,我是博士毕业后直接创办了星眸生物,的确有经验不足的地方,对于整个制药工业的庞杂和复杂缺少深刻的认知。”才源告诉时代财经,“但是随着药物研发周期的加快,当下在研药物和在研基础科学的前沿科技越来越贴近,那么作为技术出身,刚从科研里走出来的我,优势又显现了。我会更了解当前走在前沿的技术,了解怎么通过新技术解决研发管线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除此之外,才源更认为是年轻让他拥有学习和成长的空间,也让他更有勇气去尝试。“创业以来,我认识了很多业内的前辈,大家对我都是倾囊相授,从他们个人的专业领域出发给我提供了很多建议。正是这样,我获得了很多不同方面的建议,这是特别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年轻人难得的一种优势。对于在生物医药行业工作时间长、年龄相当的前辈大咖之间能互相提供的建议可能就不多了,因为他们整体的认知也是相当的。另外,正是因为年轻,我还没有完整体验过一个药物问世的艰难,所以会更有勇气去尝试、去投入,不给自己设限。”

2023年12月6日,XMVA09的IND正式获受理当天,刚刚进入而立之年的才源在朋友圈里感慨道,“三十岁,做药开始,新的开始后是更艰巨的任务”。

药融云全球研发数据显示,中国眼药研发前十适应症中,排名第一的正是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目前,包括嘉因生物、九天生物等多家企业均在此适应症上推进AAV(Adeno-associated virus,腺相关病毒载体)基因疗法研发。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编辑:时代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