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APP
企业第一财经读本

骂不死人,所以红十字会从来不怕?
有个问题,范所长不得不问:为什么红十字会不怕骂?!
春节期间,范所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坚决不让病毒有机可乘。
也不是闲着没事做,作为千万“云监工”中的一员,看着火、雷神山医院一点一点建成,范所长内心也倍感欣慰。
除此之外,范所长还收藏了一些小剧本。分享一个给大伙瞧瞧。
A村子遭洪水,田地都被淹了。周边村子热心捐出蔬菜大米。村里有名的“热心肠”老大哥出面收了这些蔬菜大米,还专门找了间屋子放着。A村的村民觉得日子总算有盼头了。可是盼呀盼呀,却始终等不来米下锅。村民们着急了便跑去问。之后,受灾严重的那几户村民只分到一碗米。另有几户没被洪水淹到的,居然扛了一麻袋回家。村民们气急,跑去一查才知道,原来老大哥的老婆跟扛麻袋回家的那几户老婆,是同乡。
怎么样?拍出来是不是比姜文的电影还牛?
好了,不逗你们了。言归正传。
今天想说的其实是最近红到发紫的红十字会。
红会的“瓜”是越吃越大。
简单回顾一下这个“瓜”怎么变大的。
最开始先是曝出“寿光捐出的蔬菜运到武汉后被低价卖了”,不过后面湖北红十字会和武汉红十会都出来辟谣了,说不是他们卖的。
为什么这件事会扯上红十字会?大概与红十字会的“不良记录”有关,毕竟被骂也不是一天二天了。
但紧接着,协和医院再次发出求助,并且有医生出来说一线物资“不是告急!是没有了!”
要知道,全国上下,从企业、医院到个人,一直都在为湖北筹集、捐献物资。
于是,千万网友“杀到”,开始讨伐湖北红十字会和武汉红十字会。
1月30号,湖北红十字会赶紧公布了捐赠物资使用情况。不公布还好,这一公布又牵出更多事情。
第三批定点的武汉天佑医院和第四批定点的武汉仁爱医院各领了1.6万个N95口罩,而作为首批定点的协和医院,只领到了3000个口罩。
立马,武汉仁爱医院的“莆田系”身份以及与湖北红十字会的过往被挖出。
武汉仁爱医院曾跟湖北红十字会合作“拯救子宫计划”,湖北红十字会捐赠了60万元的计划专项基金。
第二天的1月31号,湖北红十字会又出来发布了更正说明。
这下好了,算术题做对了。武汉仁爱医院领到的不是1.6万个,而是1.8万个。
这无疑是在千万网友的怒火上浇油。
之后,各方说辞都有。
湖北红十字会有工作人员出来说,仁爱和天佑受赠的口罩是定向捐赠。
这扯出了捐赠方森根比亚与仁爱之间隔着“千山万水”的联系。
在一些媒体报道中,森根比亚否认了定向捐赠以及与仁爱之间的关系。
而仁爱的工作人员也出来否认捐赠方为森根比亚,说收到的口罩是另一家公司捐的。此外,仁爱还称26号向湖北红十字会求助,27号就收到了口罩。
这还不止,2月1号下午,央视记者到武汉红十字会仓库探访,在物资分发处被保安拦了下来,直播中断……
武汉红十字会又如何呢?
定向捐赠的物资对方迟迟收不到,有捐赠者打电话去问,武汉红十字会那边接电话的人说“物资太多,没办法去找。”
然后,九州通下属医药物流公司31号开始帮武汉红十字会清点、梳理物资。还一度传出“武汉红十字会半个月没搞明白的仓库,九州通接管以后2小时就整完了”。
不过,九州通很快就出来解释,两个小时是指货物从进库到发货,但不是说武汉红十字会那些物资,且九州通没有物资分配权,也不负责配送。
这还没完,没几个小时,九州通也跟着被挖出跟“莆田系”仁爱医院的关系。
瓜是不是越吃越大?
范所长也去天眼查上查了一下。仁爱医院跟九州通确实有些关系,而且这个关系比跟之前说的森根比亚的关系要近得多。
仁爱医院的大股东叫陈丽香,二股东叫陈志松。这些估计不少网友都知道了。
武汉还有另一家妇产医院真爱妇产医院。董事长叫陈丽萍,不知道跟陈丽香是什么关系。不过陈志松是这家医院的董事,且他实际控制的武汉诚嘉医疗和共青城诚嘉投资分别是真爱妇产医院的大股东和二股东。
三股东是谁呢?
湖北九州通高投养老产业投资基金。天眼查显示,九州通是这只基金的大股东。
在网友狂追猛打的“云监督”下,武汉红十字会终于意识到“臣妾做不到”,说捐赠者可以直接联系定向捐赠医疗机构并发物资。
湖北红十字会似乎也有些“醒悟”,在官网说明捐仁爱的不是1.6万只而是1.8万只的时候,也提到要“承认问题,改正错误。”
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也“看不下去”了,火速派出工作组赴湖北武汉指导工作。
这次的事情会怎么发展呢?
范所长只希望物尽其用,给到最需要的人。举国之力筹物资,不要让还让舍生忘死战斗在最前线的医务工作者连基本的防护都有问题。
红十字会这次又双叒叕被骂,以后怎么办?范所长也猜不到啊。毕竟红十字会过往的迷惑行为太多了。
迷惑行为大赏
众所周知,红十字运动是志愿运动,不应该以任何方式渔利。但国内部分红十字会早就开始在危险的边缘试探,与商业相勾连的行为也不是这次才暴露出来。
范所长先带大家再回顾一下当年轰动全国的“郭美美”事件。
2011年,微博上一个开玛莎拉蒂,名叫“郭美美Baby”的女生凭一己之力,掀起了一场鞭笞中国红十字会的舆论狂潮。
郭美美女士的微博认证身份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
顺着“郭美美”这个藤,万能的网友们摸到了更大的瓜:中国红十字会有工作人员开公司当老板,还有企业以分会或直属基金的形式挂靠红会,打着红十字会的标识和名义赚钱。
比如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募捐箱办公室主任张赢方,既是红十字世博温暖基金副主任、红十字传播基金副秘书长,同时也是一家叫“心动中基传媒”公司的总经理。
又比如,一通明堂(北京)文化传媒的老总韦莹,是红十字传播基金秘书长,也开公司卖黄金白银古董。而且开的这家公司官网也自称是“中国红十字传播基金的执行单位”,承办了多项红十字会开展的活动和仪式。
作为一个公益组织,红十字会却和商业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联系。
利用红十字会的公益性质和社会名望,发财,可真行!
不爱惜羽毛的后果是被群众拔光羽毛。范所长查了一下民政部统计数据,当年全国7月份社会捐款数和6月相比蒸发超过一半。
耐人寻味的是,这场舆论漩涡的起点——郭美美女士,在制造了这样一场风波后竟毫发无损,没被红会追责,而是在3年后才因为开设赌场而入狱。
新华网就发文质疑:
红十字会不光会“赚钱”,还很能花钱。
2011年郭美美走红之前,有人转发微博,贴出了一张付款单位为“上海市卢湾区红十字会”的餐饮发票,这张在上海惠公馆消费了9859元的发票很快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范所长在大众点评网看到,惠公馆人均消费为500元以上。
事后,上海市红十字会这样回应:
这件事后面的处理结果是,超过公务接待标准部分的7309元由个人承担,超标款项退回。
害,范所长我是没有从这样轻飘飘的处罚中看出上海红十字会的这些人知错了。
信任的建立从来都需要漫长的时间,而崩塌则可以在一夜之间完成。“郭美美”和“万元餐”破坏了红十字会在大家心中的形象,按理说红十字会该收敛从严了。但从湖北红十字会和武汉红十字会这次的表现来看,改了啥?
在这次疫情中,武汉红十字会的物资管理饱受诟病。呵呵,这也是红十字会的一个老问题了。
范所长还找到了其他红十字会干的事。
在“万元餐”出来的几个月前(2010年底),温州红十字会在年度审计时发现账面反映库存商品806.35万元,但仓库是!空!的!
这说明了啥?库存物资管理极其混乱。
更令人无语的是,温州红十字会的一个临时出纳员,在这一年竟挪用慈善资金126万。这又说明了啥?地方红十字会内部管理严重失控!
更牛的是,被责令整改一年后,有媒体记者去调查发现,时隔一年,温州红十字会没有专职会计,出纳岗位还是临!时!工!
红十字会自建立之初,便确定了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的基本原则,志愿服务应当从人道精神出发。这毋庸置疑。
然而现实是,红十字会一次又一次被打脸,或者范所长一次又一次被红十字会打脸。
同样是郭美美走红那一年,19岁被确诊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晚期的“大肚女孩”苏田田在辞世35天后,终于收到了龙岩永定县红十字会的捐款。
而事实上,捐献活动在此前两个月前就开始了,当时是由永定县红十字会开通了一个专门为苏田田捐款的账号。
你说这气不气人?
这又说明了啥?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干事分不清孰轻孰重。
再举个例子,中国红十字会虽然为人诟病,但也有不少人期待它能有所改善。可期待换来的往往是又一次的失望。
疫情爆发之初到现在,湖北红十字会仅仅发布了一次防控新型冠状肺炎捐赠物资使用情况。
都2020年了,湖北红十字会还是不能及时、透明地接受公众监督,而捐赠者则更是一脸茫然,不知道自己捐的钱到底去了哪儿。
关于红十字会的那些槽点,你以为范所长这就叨完了?
别急,红会还发生过更离谱的事。比如曾有捐赠者捐了巨款后,五年时间里都不知道捐的钱用在了哪儿。
范所长我真想问问有些红十字会,你是算盘吗?拨一下才响一下?
为何骂不好?
不对,有些“算盘”可能拨了都不响。
红十字会的迷惑行为真是“野火吹不尽,春风吹又生”,网友们的吐槽也“连绵不绝”。
但有些红十字会呢?“意见接受,态度照旧”,你说气人不气人?
红十字会究竟是什么样的组织架构?可能有些人还不太清楚,为了方便大家了解,范所长给你们准备了关系架构图。
根据相关法律,国内捐赠人通过红会捐赠物资,可以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根据《章程》,红十字会接受的国(境)外组织和个人捐赠的救灾物资,享受国家有关减税、免税政策。有关部门优先安排运输和办理有关放行手续。
这也是大家捐赠的物资大都要通过红十字会的原因。
但是,这次引起网友“群骂”的原因之一,是有人发现自己捐给医院的物资迟迟不到医院,处于抗疫一线的医院物资难求,红十字会的解释和澄清又姗姗来迟。
范所长找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研究。
里面有这样一条:
“红十字会应当按照募捐方案、捐赠人意愿或者捐赠协议处分其接受的捐赠款物。捐赠人有权查询、复制其捐赠财产管理使用的有关资料,红十字会应当及时主动向捐赠人反馈有关情况。”
但红十字会在信息披露上一直都走“简单粗暴”路线。
在范所长筹备这篇文章的时候,就有朋友来问所长:红十字会的运作方式是什么?工资是谁发的?收入来自哪里?
一连串问题把范所长也问懵了。红会在大众眼中的形象居然这么模糊。
范所长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官网整理了一下:
红会有5个主要收入来源:红十字会会员缴纳的会费、境内外组织和个人捐赠的款物、动产和不动产的收入、人民政府的拨款、其他合法收入。
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工资是来自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
不过,以红十字会总会为例,关于人员经费,范所长只能在年度部门决算中看到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指标的总额,但至于一共有多少工作人员,这些人员是什么岗位,工资标准是什么……这些重要信息,一!概!没!有!
截图来源:中国红十字会2018年部门决算。
红十字会总会的年度审计报告的形式、项目在2016年起发生了挺大变化。2016年之前,红十字会的年报只是文字形式展现,且字数也不算太多。2016年开始,红十字会开始用三表(资产负债表、业务活动表、现金流量表)了。
2016年和2017年年报里,红十字会总会收入中都有进账投资收益,但投资项目是什么?组织人员在所投企业任职情况是什么?没!有!解!释!
范所长注意到,民政部2018年下发了《慈善组织保值增值投资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严格限制慈善组织投资活动的种类,也严格要求慈善组织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不得在慈善组织投资的企业兼职或者领取报酬。
这一年,红十字会总会的收入构成中没有了投资收益。
唠嗑到了最后,有个问题,范所长不得不问:为什么红十字会不怕骂?!
难道骂不死人,所以不怕骂吗?
这次疫情中糟糕表现,难道不是以前一次次迷惑行为的翻版吗?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都成为网红“东风快递”,与网友愉快地唱军备版《野狼Disco》的今天,与大众更密切相关的红十字会,面目却依然模糊。
本应是驰援急先锋,现在的红十字会却被网友质疑“无法及时管理物资”、“急需品却被放在了仓库”。在业务上,包括对系统的应急预案、对物资处理的系统等等,红十字会的专业度能不能提高?
更重要的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一直在完善,但红十字会好像却一直在装睡。
红十字会,醒醒!
在管理业务上,能不能更科学、更高效?
在监督审计上,能不能更完善、更严格?
在信息披露上,能不能更及时、更标准?
说了那么多,范所长最后只能呼吁,红十字会,你可长点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