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APP
时代财经APP

立即扫码下载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微信

立即扫码关注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APP

企业第一财经读本

时代财经APP

【宏观】中概股香港“大逃亡”,香港市场已入没落之局?

作者:余思毅 2016-11-20 10:02

2016年11月初,在港上市的匹克体育完成私有化退市,成为全国第一个从港股私有化退市的体育品牌。今年3月30日﹐在港交所上市仅15个月的万达商业发布公告称将撤回H股于港交所的上市地位。紧随万达步伐,恒大地产从2014到去年底共发起55次回购,也传出回归A股消息。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万达﹑恒大﹑匹克体育等中资企业纷纷上演“大逃亡”,让人不禁唏嘘,曾是中国企业最青睐的上市之地的香港市场是否已进入没落之局?

“逃亡”潮兴起

9177370_173402018000_2.jpg

业界人士认为,估值低、流动性不足是多数中概股从港交所撤离的共同原因。

在香港上市的日子里,万达过得并不舒服。上市不足两年,万达商业就多次跌破48港元的发行价,被严重低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万达堪称靓丽的业绩单——来自租赁业务的收入去年增长了26%,已经占到全部利润的35%。今年8月,王健林接受路透社访问时表示, “万达只拿出14%股份在香港上市,意味着有86%的股份没有流动性”。

在港股被低估的不仅仅是万达,由于过去两年香港政治、经济、社会形势不稳,成交量有限,港股已经成为全球市场市盈率最低的地区,平均不足7倍。

港股估值过低也“惹恼”了恒大地产。目前在A股上市的万科与绿地控股市值分别为2697亿元与1573亿元,而在H股上市的恒大地产市值仅约652亿元。2015年,在A股借壳上市的绿地控股动态市盈率超过24倍,但港股地产股平均不足7倍。面对回归A股的巨大诱惑,恒大地产暗中加速H股私有化,试图通过境内公司"借壳"回归A股市场。

作为企业融资的重要社会平台,香港资本市场长时间低迷的估值和成交额已经无法满足很多实体企业上市后的融资需求。瑞银证券对比统计显示,虽然香港市场IPO的集资规模还是领先于A股,但是二级市场的增发集资规模却仅为A股大陆市场的一半。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大约有10多家在香港上市的中资企业已都迫不及待地宣布计划从香港市场退市,谋求重回大陆资本市场的途径。在未来的几年内,这更可能成为一个长久的趋势。

“圈钱市”与“避风港”

长久以来,我国实行的IPO审核制让IPO成为了一种极其稀缺的珍贵资源。个人投资者比例高、投机动机明显、新股市场供不应求……使得中小上市公司估值普遍偏高。新浪财经专栏作家皮海洲评论道,A股市场仍然还是“圈钱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看重A股的圈钱功能,不仅万达﹑恒大﹑匹克体育等中资企业赶着从港股退市回归,在美国上市的中资企业也出现了退市潮。光2015年6月,就有十多家在美上市的公司宣布私有化退市。

然而,A股并不好进。近年来监管层对于IPO的核查严格,如万达曾在A股市场门口徘徊等候近5年。不少公司在漫长等待后,最终无奈放弃,这也是许多公司被迫出走香港或者海外上市的原因之一。

A股高估值的背后,反映出我国市场制度尚不成熟。新富资本董事长李先林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越是市场制度成熟的地方,小盘股的估值越合理,反之越不成熟的市场小盘股的估值溢价就越高;同时,美国和香港市场由机构投资者主导,估值相对合理,而A股散户特征明显,使得一些股票被炒得很高。”国际市场上,只有苹果这样的公司可以估值10倍,一般制造业都在2-7倍;但大陆给苹果做零件的,估值可以超过70倍。

“成熟市场的企业将IPO看作是‘开学典礼’,中国企业却将IPO看作是‘毕业典礼’。”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评论道。

这不禁让人担忧。从开放成熟的香港或美国市场回归到“避风港”——不成熟的本土市场,虽然公司估值高了,但进军国际市场的优势弱了,上市面临的限制也更多。

繁荣过后的香港

今年8月,据香港南华早报消息,李嘉诚作价358亿港元(约314亿人民币)卖掉中环中心,刷新了香港楼市单笔交易最高纪录。此消息在香港引起恐慌情绪:李嘉诚要抛弃香港了吗?

在香港,人们非常紧张李嘉诚的一举一动。香港一学生在其作文《李家的城》中写的“李嘉诚,名副其实,香港就是李家的城。” 引来众多香港网友的共鸣。李嘉诚的资产大转移,说明在香港的投资项目中,利润已大不如前。李嘉诚此举成为香港经济变化的风向标。

香港经济曾在大中华区一枝独秀。作为内地与西方世界经贸交流的门户,上世纪90年代初期,香港经济总量占到了全国GDP的25%。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以及中国改革开放,香港的门户作用越来越小。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2000年到2007年间﹐香港主板一片繁荣,2007年主板上市公司总市值首次突破20万亿。金融危机后,香港股市长期低迷。2013年至2015年﹐香港主板迎来294家新上市公司﹐总市值却出现滞涨,平均市值从2013年的165亿跌到2015年的149亿。

“香港经济是自1996年至今,20年来最差。如果香港没有国家支持,要自生自灭的话,相信恒生指数会下跌一半”李嘉诚3月17日的发言令香港市民震惊。

与之同时,中国A股正朝着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向发展。当前IPO注册制改革正逐步推进,市场环境逐渐完善,基础制度建设日渐夯实,特别是伴随着沪港通的开通,深港通的开通在即,A股市场的双向交易能力更强,国际资本也更愿意参与A股市场。

今年,许家印在A股动作频繁。4月11、12日,恒大地产通过通过两次增持,成为上市公司廊坊发展的第二大股东。19日晚间恒大旗下的恒大人寿再曝参与宝鹰股份定增,持股比例提升至6.25%。24日,恒大发布公告斥资约36.1亿元收购嘉凯城约9.52亿元股份,占总股本52.78%。有分析人士称,许家印在A股频频“扫货”,不排除恒大在投资A股上市壳借,并A股平台注入一定的资产,在H股之外再搭建一个融资平台。

如此看来,中概股回归A股的趋势不容忽视。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编辑:余思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