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APP
时代财经APP

立即扫码下载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微信

立即扫码关注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APP

企业第一财经读本

时代财经APP

再三冲击上市无功而返,“矿机”企业嘉楠耘智能借科创板圆梦?

作者:唐汪凯 2019-04-03 14:12

对于芯片业务多元化的矿机制造商来说,能否登陆科创板,归根到底还是要看公司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

VCG111154846434_gaitubao_com_750x400.jpg

先后折戟A股、新三板和港股也未能阻碍对上市的执着,虚拟货币矿机生产商嘉楠耘智这一次将目标转向了科创板。近日,有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嘉楠耘智正在考虑再次申请上市,目标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不过该计划正在讨论当中,尚未最终确定。

自2016年拟借壳鲁亿通登入A股无果以来,嘉楠耘智三次被资本市场拒之门外。而在主营业务矿机销售急剧下滑的背景下,上市融资输血,拓展多元化的芯片业务已成为矿机制造商们解决当前行业发展瓶颈的共同努力方向。只是这一次,科创板大门又是否会向嘉楠耘智打开,仍然存在诸多变数。

三次上市折戟

嘉楠耘智上市之路的起点还要追溯至2016年6月,A股上市企业鲁亿通(300423)拟公开发行 8137.9万股股份,并支付现金10.6亿元,合计作价30.6亿元收购嘉楠耘智100%股权,试图通过资产重组的方式收购嘉楠耘智。但此举遭到深交所三度问询,嘉楠耘智存在“借壳”上市之嫌,最终重组计划被迫中止。

A股上市路受阻后,嘉楠耘智将目标瞄准了新三板。2017年8月,嘉楠耘智提交新三板挂牌申请。然而,尽管业绩数据亮眼,但商业逻辑、持续经营能力的问题依然受到了股转系统的质疑,在经历多轮问询后,嘉楠耘智最终选择了放弃新三板。

境内上市无果,嘉楠耘智又将希望寄托于境外资本市场。2018年5月,嘉楠耘智向港交所提交IPO招股书,但该申请迟迟没有进展,拟募资金规模也一度从10亿美元降至4亿美元。时隔六个月,IPO申请失效,嘉楠耘智梦碎港交所。

值得一提的是,矿机制造商赴港上市无果的并非只嘉楠耘智一家,作为三大矿机巨头中的其他两个,比特大陆与亿邦国际也曾先后赴港递交招股书,最后都因申请失效而没了下文。

有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称,港交所之所以不允许以比特大陆为首的矿机企业上市,主要是因为目前适当的监管框架还没有到位,现阶段,任何加密货币交易平台或相关公司的IPO都“不成熟”。

分析人士指出,矿机制造商业绩盈利依赖矿机销售业务占比过高,而在当前虚拟数字货币价格持续波动的背景下,该盈利模式前景不明,成为相关部门不愿意为矿机企业上市放行的关键因素。

圆梦科创板?

随着科创板的设立,兜兜转转一圈的嘉楠耘智又重新看到了在境内上市的机会。

截至4月2日,上交所已分批受理了37家科创板申报企业,其中三家已进入“已问询”阶段。

时代财经注意到,在37家进入科创板“候考”阶段的企业中,不乏芯片制造商的身影。据企查查资料显示,科创板申报企业澜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人工智能和云计算领域提供以芯片为主的基础的解决方案,目前主要产品包括内存接口芯片、津逮服务器CPU以及混合安全内存模组。澜起科技宣称,已成为全球可提供从DDR2到DDR4内存全缓冲及半缓冲完整解决方案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申报企业晶晨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则为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的研究、设计、开发、制作;销售自产产品;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

而嘉楠耘智的主营业务则是研发、设计及销售专用集成电路(ASIC)芯片及其衍生设备。其芯片和设备主要是作为数字区块链体系的基础计算设备,为区块链网络提供算力支持。

在数字货币经历此前一轮暴跌式行情后,矿机制造商们靠销售矿机获取暴利的时代一去不返,拓展其芯片业务的多元化也几乎成为行业共识,如果嘉楠耘智只是单纯的矿机芯片设计、研发企业,其登入科创板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算力智库高级研究员王杰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受虚拟货币价格持续波动影响,矿机制造商其主营业务以及业绩将会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大概率上交所也会如港交所一样对其上市持谨慎态度。

“对于芯片业务多元化的矿机制造商来说,能否登陆科创板,归根到底还是要看公司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公司是否掌握具有核心技术、高效的研发体系,和以核心技术为支撑的广大市场潜力。若嘉楠耘智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确实有完整的研发体系团队和核心技术,登入科创板的可能性将大大提升。”王杰说。

嘉楠耘智已经在人工智能边缘计算芯片领域开始发力。2018年9月,嘉楠耘智发布旗下第一代人工智能芯片勘智Kendryte(型号为K210)。勘智Kendryte是一枚可容纳神经网络模型的一体化SOC方案,具备机器视觉和语音识别能力,可应用于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教育、农业、医疗等多领域终端设备。

矿机制造商拓展芯片多元化业务市场前景如何?亿欧智库助理研究经理薄纯敏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三大矿机制造商都在生产AISC芯片,与AI芯片技术上是相通的。并且AI芯片市场规模巨大,据Gartner预测,AI芯片行业规模达到48亿美元,2020年将达到146亿美元,蛋糕非常大。

王杰也表示,以芯片技术起家的矿机制造商巨头们,向着区块链的其他领域转型几乎是确定的方向,也是更有潜力的选择。而AI芯片作为一个高精尖产业,市场前景巨大,能够容纳不同层次的芯片公司发展,因此看好矿机制造商在AI芯片领域的发展。

不过,面对竞争激烈的人工智能芯片市场,半路杀进的矿机制造商们仍需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长远来看矿机制造商并不能在整个市场中占据较大的份额。国外有高通、英伟达,国内有华为、寒武纪等,在这些竞争中,矿机制造商并没有绝对的优势。即使发展AI芯片,短期也不会带来太大的收入,业务拓展带来的收入难以弥补矿机销售收入的下降。” 薄纯敏补充说。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编辑: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