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APP
企业第一财经读本
保时捷营业利润暴跌99%背后,传统豪华品牌面临转型阵痛
2025年或成为传统豪车品牌结构化转型元年,各品牌在产品结构的调整、经销商网络的收缩优化、供应链的本土化方面都作出了转型布局。
长期以来,保时捷一直是世界上最赚钱的汽车制造商之一,堪称大众集团的“利润奶牛”。然而,根据保时捷近日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营业利润为4000万欧元,较去年同期的40.35亿欧元,断崖式下跌99%。
产品战略重组带来的额外支出、美国进口关税成本上升、中国豪华车市场挑战等多重因素影响了保时捷业绩。
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销量为21.25万辆,同比下滑6%。其中,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同比下降26%至3.2万辆。
与此同时,其他德系豪华车企日子也不太好过。今年上半年,BBA净利润(奥迪为税后利润)均同比下滑。据媒体报道,梅赛德斯-奔驰今年4月开始的“自愿离职计划”开始落实,目前已经有大约4000名员工通过该计划离职。对此,奔驰中国对时代财经表示:“报道中提及的4000名员工都不涉及中国市场,这个裁员规模数字也不准确。”
惠誉评级亚太区企业评级董事杨菁向时代财经表示:“近年来豪车品牌在中国电动化转型不及预期,而其传统燃油车在与中资新能源车激烈竞争中量价齐跌,挤压了中国市场的盈利水平。头部外资豪车品牌面临的挑战有一些共性,比如电动化产品竞争力不足、新车型开发周期长、智能化发展滞后等。”她认为,2025年或为这些豪车品牌结构化转型元年,各品牌在产品结构的调整、经销商网络的收缩优化、供应链的本土化方面都作出了转型布局。
图片来源:保时捷
保时捷利润暴跌
根据保时捷披露的财报,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营业收入为268.6亿欧元,同比下滑6%;营业利润仅4000万欧元,同比下降99%;销售回报率从14.1%骤降至0.2%。
多重因素导致保时捷营业利润暴跌。具体来看,保时捷今年9月宣布推迟部分纯电动车型推出,并终止电池自产计划,相关重组措施产生约27亿欧元的额外支出。美国关税政策也让保时捷的业绩承压。该公司表示,今年前九个月,关税带来的额外成本为3亿欧元。为了应对关税影响,保时捷计划提高在美国市场的售价。
此外,区域市场销售疲软。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销量整体下滑6%至21.25万辆。其中,保时捷在德国市场销量同比下降16%至2.25万辆;欧洲市场(除德国外)同比下跌4%至5万辆;在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降26%至3.2万辆。
图片来源:保时捷财报截图
这不是保时捷在华销量首次下跌。2021年,保时捷在华销量达到9.57万辆峰值。2022年,保时捷在华销量下跌2.5%至9.33万辆。2023年,销量同比下滑15%至7.93万辆。2024年,保时捷在华销量同比跌幅达到28%。
而从去年开始,保时捷终端售价大幅降价就引发热议。去年10月,新浪科技曾报道,保时捷的售价再创新低,有深圳经销商给出的Macan报价跌破了40万元。“保时捷售价跌破40万元”也登上热搜。彼时,有销售向时代财经表示Macan综合优惠可以达到15万元左右,落地价约58万元,到店还可以再申请优惠。但无法做到40万元以内的裸车价。
面对经营压力,保时捷正启动结构性收缩。根据证券时报报道,到2029年前,保时捷德国斯图加特总部地区将裁减约1900个岗位,另有2000名临时员工的合同即将到期。目前,公司管理层正在与工会协商制定新一轮节约方案。
就营业利润下滑原因,如何改善盈利以及在中国市场的销售策略、产品规划等问题,时代财经向保时捷中国发去采访,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
豪华车企承压
面临业绩下滑压力的不仅是保时捷。根据此前财报数据,宝马上半年净利润40亿欧元,同比下滑29%,奔驰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55.8%至26.88亿欧元,奥迪上半年税后利润为13.46亿欧元,同比下滑37.5%。
前三季度,宝马累计销量179.59万辆,同比增长2.4%。奔驰销量为160.16万辆,同比下滑9%。奥迪为119.11万辆,同比下滑4.8%。
在中国市场,宝马前三季度销量为46.4万辆,同比下滑11.2%,并成为宝马唯一下滑的市场。奔驰前三季度销量下滑了18%至41.8万辆,成为全球跌幅最高的市场。奥迪方面未披露在华销量。但今年上半年,奥迪中国市场销量28.76万辆,同比下滑10.2%。
今年10月,宝马宣布下调其全年利润预期。此前,宝马预期 2025 年全年税前利润与去年持平。调整后,这项数据将“略低于”去年的 109.7 亿欧元。
奔驰方面,根据经济观察报报道,早在今年3月,就有消息传出奔驰管理层将于4月向全体员工发信,鼓励员工自愿离职。遣散费方案主要面向工程师、行政及IT领域员工,感兴趣的员工可在2026年3月前进行申请。 官方期望到2027年,通过外包决策、不填补空缺职位以及遣散费等措施,每年节省约50亿欧元。
另有媒体近日报道,今年4月开始的“自愿离职计划”开始落实。目前已经有4000人接受遣散方案离职。奔驰中国方面则对时代财经表示:“报道中提及的4000名员工都不涉及中国市场,这个裁员规模数字也不准确。”
“欧洲整车厂商正在加速推进成本调整措施,以在当前市场条件下稳定盈利,重点在于精简运营、优化采购以及重新调整产品组合,从而缓解利润率压力。”惠誉评级欧洲企业评级高级董事齐丹·谢丽特(Cigdem Cerit)表示。
除了进行成本调整以外,保时捷、BBA等外资豪华车企也在进行电动化业务的调整。10月,保时捷卡宴电动版在海外开启路测。此前9月,保时捷宣布对电动化战略进行调整,包括高性能车型保留燃油发动机、推迟部分电动车型等。
宝马方面,新世代宝马iX3中国版将在年内亮相,并于2026年实现国产。新车搭载108度大圆柱电池,CLTC续航里程超过900公里。
奔驰旗下全新纯电GLC长轴距版将于明年上市,将配备领航辅助驾驶并搭载“豆包”AI大模型;电动版GLB与GLA将于2026年亮相。此外,9月25日,奔驰与Momenta联合宣布,基于Momenta飞轮大模型,双方联合研发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即将发布,并率先搭载于今秋上市的国产全新纯电CLA车型。
奥迪成为全球首个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百年豪华品牌。8月7日,一汽奥迪联合华为乾崑打造的电动SUV一汽奥迪Q6L e-tron家族及燃油轿车一汽奥迪A5L正式上市。
“BBA关键性的调整在于在智驾方面拥抱中国本土供应商(如华为、Momenta)来补足智能化短板。这样的转变意味着BBA高层认准‘智能化’为在中国市场夺回阵地的突破口。我们认为燃油车的‘智能化’提升会有助于BBA夺回部分处于摇摆阵营的消费者。”杨菁表示。
齐丹·谢丽特认为,没有一家德国整车厂商宣布要缩减其在中国的业务。相反,他们持续深化与本地的合作关系。尽管盈利能力与往年相比有所放缓,促使他们进行战略调整并更多地依赖合资伙伴,但他们的盈利质量和资产负债表仍强于大多数中国新势力车企。因此,潜在的市场整合可能带来战略机遇,以提升其市场定位并拓展合作伙伴关系。
时代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