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APP
企业第一财经读本

共享电动车进驻广州城区 郊区市民:我们更需要解决“最后三公里”出行难题
近来广东多地有关共享电动自行车的政策都有松动迹象
5月25日,广州最高气温已升至33℃,刘颖(化名)从嘉禾望岗地铁站出来时,一股热浪迎面扑来,她从南沙区过来拜访友人,要去的地方离地铁站约2公里。
刘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点路程打车不划算,骑自行车又比较热,在路过时华英路时,看到路边整齐摆放着一排蓝色共享电动自行车,于是掏出手机完成扫码注册并用车。
同日,时代周报记者在白云区其他路段同样看到有市民使用该品牌车辆,不少用户并非第一次使用,他们在扫码后直接骑行远去。
作为长期生活在郊区的上班一族,刘颖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这些无需费力,速度又能控制的共享电动车也应该在南沙区、番禺区、花都区等地推广起来,郊区的需求会更旺盛。”
“为解决中短途出行的痛点,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逐步产品化的条件下,共享电单车应运而生,相较于共享单车,面对爬坡等地形以及3-10公里出行距离,共享电单车省时省力的优势明显。”日前,艾媒咨询在《2020年中国共享出行发展专题研究报告》中称。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作为普通市民的短途代步工具,快递、外卖人员的谋生工具,已经成为一种民生刚需产品。
此前,时代周报曾报道《一线城市郊区“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待解》,此后广州南沙区招标引进共享单车,另有些一线城市郊区也计划引进共享单车中。
时代周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以来,广州黄埔区、白云区、荔湾区等中心城区已出现小遛、喵走、Goany、小彬等多个共享电动自行车品牌,但与上述区域相比,广州很多公共交通体系还不够完善,短途出行交通工具相对匮乏的郊区,目前还难见共享电动自行车身影。
“最后三公里”出行困扰
目前,共享电动自行车品牌小遛、喵走App显示划定的广州运营区是在黄埔区,Goany、小彬主要投放在白云区,除此之外,Goany近期曾在荔湾区投放。
以白云区为例,夏茅、石井、白云湖、嘉禾望岗等地,可以看到小彬电动自行车的踪迹;金沙洲环洲三路、沙凤一路、创佳路等地,则能看到另一品牌GoAny的身影。
“天气太热了,在其他交通工具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共享电动自行车帮了大忙。”一名使用GoAny的骑行用户说道。
时代周报记者对比发现,上述共享电动自行车品牌,在用车前均需登记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完成实名认证,时速也在新国标限定的25km/h内,可实现定点还车,超出运营范围会自动断电并收取额外的调度费,部分品牌还配置了头盔。
在此之前,电动自行车在给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随意停放、充电起火等问题不时发生,也成为城市管理的痛点和难点。
2018年5月,我国电动自行车新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发布,并于2019年4月15日起正式实施,这意味着共享电动自行车的运营、管理也有规可循。
另一方面,小遛、喵走、Goany、小彬等新兴共享电动自行车能进驻广州,与此前广州放开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不无关系。
日前,广州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发布“穗安(2021)4号”文件,明确《广州市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方案》已经过市政府同意,将在4月底前完成限摩限电政策优化,在12月底前启动电动自行车备案工作,并在广州各区设置连续的非机动车道或机非隔离措施。
近日,在花都区宣布规划投放5000辆共享单车后,有网友留言称:“其他地方都投放电动车了,花都才投放自行车,如果能自行车、电动车都投放就好了,这样应该私人停车场会少很多,安全隐患也少了。”
在一些与南沙区相关的微信公众号上,也时常见网友提出:“南沙区也需要共享电动自行车,啥时候能出现?”
郊区热盼共享电动车
事实上,近来广东多地有关共享电动自行车的政策都有松动迹象。
近日,《东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条例》”)正在公开征求意见。新的《条例》对比之前的征求意见稿,在电动自行车的生产和销售管理、登记管理、停放充电管理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删除了“不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表述。
广州方面,2021年11月起正式实施的《广州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办法》,相比早前的《广州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同样删除了“本市禁止利用电动自行车从事互联网租赁经营活动”的表述。
今年广州市“两会”期间,也有多位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言电动自行车的运营和管理。
其中,广州市人大代表陈少华建议,在非城区核心区域或符合相应条件的区域,在加强完善相应配套管理规范的前提下,试行放开电动自行车禁行。
广州市人大代表陈桂针则提出,可考虑通过试运营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即共享电动车),将对电动自行车行业的管理思路,从管市民逐渐变为管企业,实现相对集中的管理。
陈桂针称,在广州花都区、增城区、从化区、番禺区、南沙区等郊区合适地段,有需求且相对封闭的园区、校园、社区等,可试运营互联网电动租赁自行车。还可效仿云南昆明在内城市,对车辆进行投放配额管理,并由相关部门录入上牌。
广州市政协委员郑子殷则建议,共享电动自行车可先在增城区作为试点,总结经验后再将其纳入广州总体交通发展规划,并在从化、花都、南沙、番禺、白云、黄埔等郊区或公共交通相对不完善的区域予以推广。
不难看出,广州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都有从郊区试点引入共享电动自行车的想法。
“白云区、黄埔区、荔湾区等区域出现共享电动自行车是从需求出发,稍偏远的花都区、增城区、从化区、番禺区、南沙区等,电动自行车同样是刚需产品,建议城市管理部门在把关骑行安全、车辆运营管理的前提下按需引进。”5月25日,艾媒咨询CEO张毅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