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APP
时代财经APP

立即扫码下载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微信

立即扫码关注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APP

企业第一财经读本

时代财经APP

焦虑!微博低调上线类信用卡支付花花金,靠流量抢滩消费金融成疑

作者:冯忆情 2020-09-11 08:33

微博在这个时间节点进入消费金融市场,是想用自己的流量在金融领域进行变现,然后增加盈利能力。

近日,微博钱包上线了一款“随借随还”的类信用卡支付产品——微博花花金,覆盖所有支付场景,还能“先消费,后还款”,最高可获20万元额度,日息低至万三,满足用户高频用款需求。

“微博选择这个时候入场是很正常的事。当前对于微博来说,光依靠广告收入已经不足以支撑其自身的发展了,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在腾讯微博退出之后,对于微博来说,最需要的就是尽快让资本市场更加认同自己,消费金融业务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9月10日对时代财经分析。

“当然,如果说是想再造一个蚂蚁金服,难度太大,但是想通过做消费金融获得一定的增长潜能,还是很有可能的,毕竟微博也是一个非常大的社交平台。”

微博焦虑症

“微博在这个时间节点进入消费金融市场,是想用自己的流量在金融领域进行变现,然后增加盈利能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9月10日向时代财经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微博是国内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热搜和热门榜单已经成为全网最一手和集中的新闻源;众多事件营销和品牌公关活动也都发生在微博。变现方面,微博近九成收入来自广告。

目前,微博的广告业务正面临诸多挑战。微博的社交属性为微博带来了极高的传播效率和网络效应,但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广告加载率的提升。相比国内依靠广告变现的主要互联网公司如阿里巴巴、百度、字节跳动、腾讯等,微博的广告变现率不高。

同时,快手、抖音等直播电商纷纷入场;字节跳动作为广告巨擘的横空出世让网络广告市场竞争愈加白热化。近年来,微博团队亦有尝试内容付费、电商导购等模式,但在收入层面贡献较小。

盘和林认为,“虽然微博在广告业务上已经遭遇一定的天花板,整体处于下滑状态,但是微博还有庞大的流量,与消费金融的目标人群相吻合。”

作为国内社交媒体第一平台,微博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多层次的用户构成,积累了宝贵的社交关系资产,建立了极强的竞争力。目前,微博MAU近5亿,DAU超2亿,头部用户(粉丝数超2万或月阅读量超10万)的数量超过70万,而大V(粉丝数超50万或月阅读量超1000万)的数量已经达到4.73万。

作为网红和KOL的大本营,微博天然有着社交电商的基因。过去十年中,微博超过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有探索电商业务的方向。2014年微博与支付宝开始合作,在推出“微博支付”后,用户可以直接在微博购物,通过支付宝直接付款。2015年7月,微博推出了其电商产品“微博橱窗”。2018年9月,正式推出“微博内容导购平台”。2019年10月,微博对内容导购平台推出免佣政策。目前,电商导购的抽成模式尚未能对微博收入产生显著贡献。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9月10日向时代财经表示,“微博花花金是微博生态内推出的新借款产品,主打随借随还,更加灵活,利率较低,和微粒贷等比较相似,针对的也是微博生态内相对优质的借款客群。微博作为月活用户超过5亿的超级平台,挖掘用户价值提供金融服务也是标准选项。”

“消费金融不仅需要流量还需要场景,微博当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光是有娱乐的流量,缺乏真正的用于金融的消费场景。既然大家都已经有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了,为什么要用微博的花花金?必须要给消费者一个核心的使用场景才可以。”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称。

目前,微博花花金尚处于小范围测试阶段,官方并没有任何相关宣传和表态。

QQ浏览器截图20200910220058.png

靠流量抢滩消费金融?

近年来,互联网企业涉水消费金融的现象显著增加。如小米新设小米消费金融、新浪微博入股包银消费金融、百度旗下度小满入股哈银消费金融、玖富通过旗下科技子公司入股湖北消费金融。2020年8月,蚂蚁金服联合南洋商业银行和千方科技,由阿里操盘主导申请了消费金融牌照。

于百程认为,由于宏观经济增速下行、突发疫情以及监管从严的影响,消费金融行业的竞争态势更加激烈,机构之间的优胜劣汰进一步加剧。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市场机会完全失去。消费金融市场的这些变化,挤出的是竞争力弱的机构,而那些场景丰富、数据和技术实力强、资金成本低的消费金融机构会更加有利。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已经成为一个重要引擎,消费金融有比较大的发展前景。对民间借贷进行规范以后,原来的民间借贷市场会腾出一部分空间。互联网贷款管理办法的出台,这里面也会有一些商机存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9月10日对时代财经如是分析。

“互联网企业进入消费金融市场,对促进利率市场化和整个行业的发展都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是值得肯定的。当然,最后发展成什么样,有待观察。”欧阳日辉分析,“并不是有流量就一定能做金融,金融是需要专业的人才、专业的技术来做的一个专业的事情,而且是受到严格监管者一个领域。”

盘和林认为,互联网企业开展金融业务,在流量上会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最大的一个问题在于缺乏风险控制能力,在金融方面缺乏经验积累和人才储备,“单靠流量是没办法持久的。”

于百程认为,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平台价值,是海量的用户和数据,是产品和体验,将这些优势与金融服务结合,能够将平台的商业价值发挥到更大,而金融的优势是承担和管理风险。“互联网参与金融业务,比较好的方式是与金融机构深度合作,优势互补。”

近两年,互联网企业获取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牌照的案例已经比较多,由于牌照的稀缺和审慎性,目前只有互联网头部企业(比如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出资人要求最近1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00亿元)可以作为主要出资人发起金融机构,有些企业只能以参股方式入股。

“无论是消费金融,还是金融,持牌经营是一个基本的监管原则,这也是国际上通用的监管方式,对金融和类金融机构提高准入门槛,不至于野蛮生长。”盘和林说。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编辑:贾红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