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APP
企业第一财经读本
国轩高科Q3净利暴增1434%背后:扣非净利润仅千万!激进扩张负债超868亿
表面亮眼,内涵待增。
10月24日晚,A股动力电池公司国轩高科(002074.SZ)交出了“炸裂”的2025年三季度报告。
公告显示,国轩高科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1.14亿元,同比增长20.68%;实现归母净利润21.67亿元,同比增长1434.4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250.70万元,同比增长54.19%。
不过,国轩高科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激增14倍并不是其主营业务带来的贡献,而是公司早期持有的奇瑞汽车(09973.HK)股份因港股上市导致公允价值大幅变动影响。
在这份光鲜的数据背后,公司核心主业的盈利能力却并未同步起飞,一幅“表面亮眼,内涵待增”的图景清晰浮现。
业绩创造“神话”,利润结构失衡
从表面数据来看,国轩高科的三季报确实令人振奋。
财报数据显示,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5.08亿元,同比增长17.21%;实现归母净利润25.33亿元,同比增长514.3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8537.77万元,同比增长49.33%。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财务数据自然是归母净利润,同比超5倍的增长幅度令人眼前一亮。
国轩高科业绩“神话”源自于对奇瑞汽车的早期投资。根据财报,对奇瑞汽车的早期投资贡献了24.38亿元的投资收益。这笔“意外之财”是推高国轩高科净利润的主要驱动力。
不过,在剔除奇瑞汽车这笔投资收益后,国轩高科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较为孱弱。根据财报数据,前三季度反映国轩高科主业真实盈利能力的扣非归母净利润不到1亿元,与近300亿元的营业收入相比,这一数字显得格外单薄。
利润结构的失衡在前三季度季度的表现尤为明显。深入成本端,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总成本高达291.01亿元,同比增长18.07%,高于营收增速。
除此之外,国轩高科前三季度的财务费用为10.47亿元,其中利息费用高达11.88亿元,而利息收入仅2.80亿元。由此可见,持续高企的融资成本正在不断侵蚀公司并不丰厚的利润。
“国轩高科经营现金流(增速)接近翻倍,但盈利依赖一次性收益,复购率不强,同时高负债增加杠杆风险。行业竞争激烈,原材料波动可能压缩毛利。”赛泊资本创始人马赛告诉时代财经,“国轩高科营收和现金流改善支撑中长期增长,电池整体需求复合增长超20%,但盈利质量不高。”
据财报,国轩高科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57亿元,同比增长87.72%。
激进产能扩张,资产负债表“隐忧”
然而,国轩高科在主业盈利能力孱弱的情况下,产能扩张反而更加激进。
根据财报数据,前三季度其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7.71亿元,较上期发生额-37.89亿元进一步扩大。同时,在建工程规模从年初的147.99亿元激增至210.40亿元,增幅高达42.16%。
时代财经注意到,在今年8月底,国轩高科连续宣布扩张产能。其先是计划在安徽省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年产20GWh新能源电池基地项目,投资总额不超40亿元;随后在南京市六合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20GWh新型锂离子电池智造基地项目,投资总额同样不超40亿元。
这种规模的产能扩张,对现阶段的国轩高科来说,显得颇为大胆。
要知道,公司三季度末虽然将资产负债率从上半年末的72.22%降低至71.72%,但在制造业中,这一资产负债率依然属于偏高水平。拆分数据来看,截至三季度末公司总负债已经达到868.86亿元。其中,短期借款高达187.14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90.56亿元,但同期货币资金只有143.77亿元,短期偿债压力依然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国轩高科耗费了巨额资金在研发投入上。
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16.05亿元,变动比例为17.10%。结合国轩高科在新技术路线上的尝试,不难看出公司正在多个维度上寻求突破。
东兴证券研报曾指出,国轩高科固态电池进展稳居国内领先阵营,具备切入新业务基础。公司固态电池技术有望协助其推动业务切入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应用领域。
据时代财经了解,全固态电池方面,公司“金石”电池首条中试线已正式贯通目前处于中试量产阶段,良品率已达90%,实现技术突破,同时已启动第一代全固态电池2GWh量产线设计工作,加速产业化落地。半固态电池方面,“G垣”准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00Wh/kg,续航里程达1000公里。
这些技术突破能否为国轩高科带来差异化竞争优势,仍有待观察。
时代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