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APP
企业第一财经读本

远洋150亿“归元”,从地头蛇到过江龙的武汉旧改江湖
“旧改是武汉十三五的重点工作,意味着武汉现在才正式进入到大力发展旧改的阶段。目前还有大量的旧改地块没有释放出来。即便如此,武汉旧改的‘上半场’也只会是品牌房企的天下,毕竟没有哪家房企想要错过诱人的‘低成本蛋糕’。”
两年前,远洋在武汉宣布了复制“太古里”的梦想,岂料过程一波三折,武汉太古里规划尚未成型,却险遭中建三局半路“截胡”。好在一切都只是虚惊一场,如今,远洋的“太古里之梦”有了下文。
4月18日,远洋集团宣布以150亿成功竞得武汉归元文化片区地块,总建筑面积187.97万平方米,楼面地价为7980元/平方米。该公司同时披露,其将操刀这一复合业态的国际级综合体项目。
归元寺项目作为汉阳旧城改造的重点项目,是汉阳城市核心升级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其定位为高端住宅、商业服务、产业集群、旅游承载等现代服务业城市工程区。
这样的战略规划与远洋集团成功开发的成都远洋太古里、北京颐提港等多个知名大型商业综合体有诸多相似之处。不过,在有成功的样本在前,远洋是否会复制“太古里”尚不得而知。
时代财经致电远洋集团媒体负责人查询,但该负责人表示,目前不了解该地块的规划,相关信息需以官方公布的内容为准。
远洋150亿旧改“归元”
在武汉,关于远洋入驻汉阳归元寺片区的消息已流传了近两年,如今坐实。克尔瑞武汉公司高级分析师张彧驰以“皆大欢喜”来形容这一结果。
“成都太古里已经有一个成功的案例,如果远洋能够将太古里的模式复制过来,不论对武汉政府,还是市民,都是一件喜闻乐见的事情。”
但他也指出,此次远洋获得的归元寺地块业态较为复杂,且政府对开发商要求较高,想要“照搬”成都太古里的模式并非易事。
远洋此番获得的地块编号为P(2017)033号、P(2017)034号。其中33号地块位于汉阳大道以南,国博大道以北,鹦鹉大道以西,肖家湾路以东的归元片A包,用途为住宅、商服、科教、公园与绿地;34号地块位于归元寺北路以南,国博大道以北,鹦鹉大道以西,归元寺路以东的归元片B包,用途为住宅、商服、公园与绿地、街巷、公共设施。
归元寺是与汉正街、台北路、古田宗关齐名的重点旧改项目,因此武汉市政府格外重视。该地块亦对竞买人提出了较高要求:归元片A包要求引入1家或以上《财富》或《福布斯》杂志2016年度公布的世界500强公司的总部或区域总部、引入1家或以上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区域总部;须自持不少于12万平方米的公建产品(其中商业不少于3万平方米、写字楼不少于5万平方米、酒店不少于4万平方米),竣工验收后十年内不得转让。
同时,归元片B包则须承诺引入2家或以上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区域总部,须自持不少于8万平方米的公建产品(其中商业不少于7万平方米、酒店不少于1万平方米),该部分公建产品的所有权在竣工验收后十年内不得转让,十年期届满后,不得分割转让。
“太古里的计划对武汉来说还是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此前有瑞安武汉新天地的范本,此次武汉政府将归元寺旧改项目交给远洋,或许旨在打造第二个‘旧改榜样’。”
正如其所言,2006年瑞安集团斥资百亿拿下当时武汉最大的旧城改造项目——永清地区重建工程,而后建成的“武汉新天地”成为名噪一时的地标性项目。
然而,远洋想要获得这样的成功也并非易事。瑞安自拿地伊始,耗费了10年时间才开发出武汉天地商圈,且武汉新天地的发展集聚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当时武汉高端城市综合体市场处于空白状态,这样的市场环境给瑞安提供了的机遇。
“当下武汉房地产市场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不少外地房企纷纷进入武汉,其中更是不乏资本雄厚的龙头房企。这样的市场形势对远洋有些不利,是否能够打造出第二个‘旧改榜样’现在难以下定论。”
武汉旧改众生相
随着地价和房价的不断飙升,不少房企将目光投向了成本相对较低的旧改市场。在此背景之下,一直将旧改工作放在首位的武汉自然成为一众房企的必争之地。
据时代财经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包括华润、远洋、新城、瑞安在内的数十家品牌房企在武汉拿下了旧改项目。但对于武汉旧改市场而言,品牌房企的扎堆已是后话,在早年间,武汉的旧改市场上更多的是武汉本土房企的身影。
“武汉的旧改始于1992年,2012年之前大部分是本地房企或政府在操作项目,但那时候的改造更准确的说法是‘城中村改造’。”
2001年于武汉成立的福星惠誉便是武汉城中村改造的最大受惠者。一直以来,福星都依托着武汉城市更新项目而发展,其重点业务就是城中村改造项目。
不过,随着外来房企的不断涌入,面对品牌房企的“大手笔”,福星一次次在旧改地块的竞价上落败,从而眼睁睁看着不少项目落入他人囊袋。
在外来房企的抢食中,具有独立开发和运营实力的港资企业首当其冲。经时代财经查阅,2004年6月,包括和记黄埔、恒基兆业、新世界、九龙仓、嘉里集团、瑞安集团等香港财团纷纷与武汉市签订协议,欲进入武汉旧改市场。
“港资房企喜爱囤地,这样的举动导致项目开发周期被拖长,因此港资房企也无法达到政府的要求。加上此前政府尝试将部分项目交给一些中小型房企进行开发,不少项目因为资金或其他问题无法顺利进行,所以发展到后来,政府更多是将此类项目交由国企和品牌房企来操作。”
2015年9月,旭辉斥资5亿入股钰龙集团,该公司就拥有于2012年8月24日以6.53亿竞得四宗城中村改造用地,土地面积为12.99万平方米,总建面约为28.90万平方米。
资金链承压导致需要引入外援的远不止钰龙集团。2016年9月,继把武汉长丰村旧改项目地块分别出售给华润和蓝光之后,美好置业再次以25亿元出售武汉洪山区建和村A包项目予新城控股子公司武汉新城。
张彧驰坦言,目前中小型企业已经很难在武汉旧改市场“分一杯羹”,即使一些本地房企和中小型房企“任性”地拿下地块,最终也会采取与品牌房企合作的模式进行开发。
“旧改是武汉十三五的重点工作,意味着武汉现在才正式进入到大力发展旧改的阶段。目前还有大量的旧改地块没有释放出来。即便如此,武汉旧改的‘上半场’也只会是品牌房企的天下,毕竟没有哪家房企想要错过诱人的‘低成本蛋糕’。”